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首播

重播

1927年4月14日,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蒋介石、胡汉民、吴稚晖、李石曾、张静江、邓泽如、陈果夫等在南京举行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议,并致电武汉:15日开四中全会。由于武汉方面执监委员未到.改为谈话会。
  谈话会通过取消武汉国民党中央党部,成立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建都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取消武汉国民政府;取消跨党分子党籍等决议。
  16日,蒋介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委员会与军事委员会联席会议。推选谭延恺为政治委员会主席,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主席。17日,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加派萧佛成、蔡元培、李石曾、邓泽如、何应钦、白崇禧、陈可钰、陈铭枢、贺耀组9人为政治会议委员;复推选胡汉民为中央政治会议主席。
  18日,南京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成立典礼。蔡元培代表国民党中央党部授印,胡汉民代表国民政府受樱请在武汉的原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及原代理主席谭延恺来南京行使职权。成立典礼上举行了阅兵式。当日,发表《告国民革命军全体将士文》,要求“武装同志亦各以至诚为党国努力,受吴(稚晖)、蒋(介石)两同志之指导”。
  接着发表《国民政府宣言》,声称:“在此国民革命急速进展与民众热烈盼望国民革命完成之时期中,政府谨遵总理遗志,接受多数同志之主张,依据中央政治会议决议,于四月十八日在南京开始办公。南京地位在党务上、政治上、军事上、地理上均较武汉重要,定都以后,本政府所负领导国民革命与建设民国之责任愈益重大。”
  并宣布“国民革命之方略”四条:“一曰使革命军愈与人民密切的结合;二曰造成廉洁之政府;三曰提倡保护国内之实业;四曰保障农工团体之利益并扶助其发展。”
  26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出通电宣布:“所有汉口联席会议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产生之机关所发命令,一律否认。”

1947年4月18日 蒋介石改组“国民政府”

194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宣布改组“国民政府”。以“国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改组后的“国民政府”已是“多党之政府”。
  “国民政府”主要组成情况是: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孙科为副主席。张群为行政院院长、孙科为立法院院长、居正为司法院院长、戴传贤为考试院院长、于右任为监察院院长。

1951年4月18日 欧洲煤钢联营正式成立

西欧部分国家为促成煤炭和钢铁工业一体化而成立的经济联合体。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欧洲煤钢联营计划”(即“舒曼计划”),建议愿将本国经济中的煤钢部门管理权委托给某一独立机构的国家成立煤钢共同市场。此后,法、西德、意、比、荷、卢等6个西欧国家开始在此计划基础上进行谈判。1951年4月18日上述6国在巴黎签订为期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它标志着欧洲煤钢联营正式成立。至1954年,这些国家的煤、焦炭、钢、生铁等的贸易壁垒几乎完全消除。联营先后制订一系列共同规章,监督卡特尔和调整企业合并。其中央执行机构决定价格、规定生产限额并被援权对违反条约、规章的企业进行处罚。欧洲煤钢联营使“欧洲煤钢联营计划”得以实现,以后又发展为欧洲经济共同体。1967年,其部长理事会和委员会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对应机构合并。

1978年4月18日 美国参议院批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

1978年4月18日,美国参议院以六十八票对三十二票批准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
  这一条约将取代美国一九○三年强加给巴拿马的不平等的《美巴条约》以及一切有关的修正案。新条约规定,在该条约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期满以前这段期间内,巴拿马将逐步收回对运河及运河区的完全的管辖权。
  新条约生效后,在运河区将升起巴拿马国旗,原运河区的司法、移民机构、海关、邮局等将交由巴拿马管辖。
  同一天,美国参议院还以七十三票对二十七票通过了一项如下内容的提案,即:“根据新条约和中立条约的规定,根据不干涉原则,美国为行使保证巴拿马运河开放、中立、安全和通行的权利所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只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不是有意要干涉巴拿马内政或干涉它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也不能被解释为是进行这种干涉的一种权利。”
  这项提案的提出,是为了缓和美国参议院三月十六日批准巴拿马运河中立条约时附加的一项“德孔奇尼修正案”在国内外所引起的强烈反应。这项修正案规定,美国在二○○○年以后有权在巴拿马运河区驻扎军队和为保卫运河中立而单方面地“使用军事力量”。
  这项修正案的通过曾引起巴拿马政府和人民的强烈不满,也引起拉美国家以及第三世界其他国家的极大关注。巴拿马政府首脑托里霍斯曾就此写信给联合国各成员国政府首脑,对美国的修正案表示关切。他还在对美国《芝加哥太阳时报》记者发表谈话时指出,美国参议院通过的上述修正案是对巴拿马国家主权的威胁,是勃列日涅夫的“有限主权论”在美国的翻版。
  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和巴拿马运河中立条约是巴拿马政府首脑托里霍斯和美国总统卡特去年九月七日在华盛顿签署的。巴拿马已在去年十月二十三日通过公民投票批准了这两项条约。
  美国参议院从二月八日开始就批准这两项条约问题展开了长时间的辩论。在辩论期间,一批持反对态度的参议员设置种种障碍,提出这样或那样的“修正”、“保留”、“条件”和“谅解”等等,极力阻挠参议院原封不动地批准条约。上述的“德孔奇尼修正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笼的。
  相关链接:
  历史上,巴拿马曾经是哥伦比亚共和国的一个省。1903年11月3日,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而独立。15天后,签订了一个由美国占领运河区的《美巴条约》。次年,美国在运河区动工,1914年完工,1915年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国土中得到了一块殖民地。巴拿马运河全长81.3公里,横切美洲大陆,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使两大洋沿岸航程缩短了一万多公里。19世纪末美国同西班牙作战时,美国停泊在西海岸的军舰,绕道南美洲,航行了60多天才到达加勒比海参战。运河通行后,船舰横越两大洋仅需8小时。

1980年4月18日 我国与津巴布韦建交

津巴布韦共和国诞生于1980年4月18日,是非洲大陆获得民族独立的第50个国家。它位于非洲东南部,东邻莫桑比克,南接南非,西边和西北与博茨瓦那、赞比亚相连,是个内陆国家。津巴布韦面积390,759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左右,其中黑人约占95%,主要为班图语系的马绍纳族和马塔贝莱族,欧洲白种人约占人口的4.5%。
  津巴布韦在班图语系中是“石头城”或“石屋”的意思。在首都哈拉雷市以南300多公里的地方,在南纬20°线附近有座城市,叫维多利亚堡。1868年在城南24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一座巍然屹立的石头城——非洲著名文化遗迹,大津巴布韦遗迹,津巴布韦由此得名。
  19世纪末,英国殖民主义者罗得斯创办的“英国南非公司”侵占了津巴布韦,在这里建立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津巴布韦因此被命名为“南罗得西亚”。1964年,南罗得西亚的白人政权自行把国名改为罗得西亚,随后又宣布所谓的“独立”,推行野蛮的种族压迫政策。津巴布韦人民奋起反抗,于1966年4月28日在锡诺亚打响了反对殖民统治的第一枪,从此开始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1979年4月白人种族主义政权宣布瓦解。1980年2月27日到29日,津巴布韦举行了独立大选,选举结果,穆加贝领导的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以压倒优势获胜,他本人出任新政府总理兼国防部长;4月18日,津巴布韦宣告独立,定国名为津巴布韦共和国。
  建国以来,津巴布韦的国民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递增。农业、采矿业和制造业被称为津巴布韦经济的三大支柱。津巴布韦地处热带高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种植烟草、玉米和牧牛(肉用),粮食除自给自足外,还向邻国出口。津巴布韦还是非洲最大的烟叶生产国和出口国。同时,津巴布韦的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有煤、铬、铁、石棉、黄金、锂等四十多种,其蕴藏和开采量在非洲和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津巴布韦的制造业有食品、金属和金属制品、化工等。轻工业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中国人民和津巴布韦人民在长期斗争中互相同情和支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津巴布韦独立的当天,两国就建立了外交关系。

1983年4月18日 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被炸

1983年4月18日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被炸,死61人,伤100多人。
  1982年6月,以色列对黎巴嫩发动大规模武装入侵,占领黎三分之一的国土,重兵围困贝鲁特。此间1000多名巴勒斯坦难民于9月18日遭到以色列军队和黎巴嫩基督教民兵的血腥屠杀。这一暴行激起了世界公愤。事件发生后,9月20日,美、法、意三国政府根据黎政府的要求,重组多国部队,10月2日进驻贝鲁特及其郊区。
  1983年4月18日,黎巴嫩贝鲁特的美国大使馆发生爆炸事件。19日援救工作全天候进行,援救人员使用推土机和起重机疯狂地搜寻生还者。罹难人数达60多人,其中包托10多名美国人,警方说爆炸是由一部装载300磅烈性炸药的汽车引起的。
  有3个组织都说这件事是他们做的,其中一个是伊斯兰教圣战组织。多国部队根本无法阻止黎巴嫩各派间的混战,他们不得不躲起来以免被弄不清楚的敌人所杀。即使这样,1983年10月23日,仍有300多名美国和法国士兵死于自杀式攻击。这两起同时发生在美、法军队驻贝鲁特总部的惨剧震惊了西方世界。其中,美国基地发生的爆炸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达到260人。当时,一辆卡车载有5000磅炸药冲过了基地周围的围栏,在基地里的人群中爆炸。一名海军发言人说:“除了在越南以外,我从没见过如此大规模的屠杀。”
  1984年9月,又一起爆炸案发生在美驻黎大使馆附近,上百人伤亡,包括美、英驻黎大使。频繁发生的恐怖攻击事件,使美国不得不于1984年撤离了这个是非之地。

1989年4月18日 我国与巴林建交

巴林国位于海湾的中部,是由33个岛屿组成的群岛之国,面积662平方公里。它的主岛巴林岛最大,首都麦纳麦位于该岛的北端。
  公元7世纪,巴林成为阿拉伯帝国巴士拉省的一部分。1820年英国入侵巴林,迫其签订了《波斯湾总和平条约》。1880年以后实际上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71年8月14日巴林获得完全独立。
  巴林全国人口42.7万,其中巴林人20多万,其余为外籍人。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因原为英国殖民地,所以英语也很流行。巴林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石油和天然气是巴林的经济命脉。石油收入占财政收入1/2。岛上设有大型炼油厂、中东最大的炼铝厂和驰名世界的巴林干船坞。主要农产品有椰枣、柑桔、苜蓿等。巴林沿海产珍珠,是海湾珍珠采集业中心。
  巴林自独立以来就奉行经济多样化的政策,在发展基础工业的同时积极发展金融业和旅游业。目前,在巴林开业的银行有170多家,存款约630亿美元,使它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巴林全境地势低平,树木茂盛,风景优美,交通和通讯都很便利。政府实行比其它海湾国家更为开放和自由的政策,沙特-巴林跨海大桥自1986年底通车以来,更推动了巴林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经济多样化的政策使巴林跻身海湾富裕国家行列。
  巴林实行全公费的教育制度和免费医疗制度。
  巴林与我国贸易往来较密切。在其进口贸易中,我国居第4位。
  1989年4月18日,巴林与我国建交。

1906年4月18日 旧金山大地震 千人丧生

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发生强烈地震,并发生火灾,绵延数英里的大火将大部分濒临倒塌的建筑烧毁,有千人被烧死或砸死,有几十万人无家可归。频繁的余震使全市半数以上的居民只好在广场、公园里过夜。地震造成的损失超过2亿美元。

1998年4月18日 秦超仁打破高空走钢丝吉尼斯世界纪录

1998年4月18日,在南昌湾里梅岭举行的‘98梅岭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上,河南高空飞车艺术团秦超仁在15分16秒的时间内走过了距地面98.1米,长达769米的钢丝。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当场宣布秦超仁打破了高空走钢丝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此之前,1995年10月,号称“世界高空王子”的美籍加拿大人科克伦在中国长江三峡创造了高空走钢丝640.75米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轰动了世界,时间为58分钟。1996年8月,在黄河壶口瀑布,河南高空艺术团冯九山在距河面154米,全长730.22米的钢丝上,仅用35分30秒时间,一举打破了科克伦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1955年4月18日 万隆会议召开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群山环抱的秀丽城市万隆举行。这次会议后来又被称为“万隆会议”。
  亚非会议是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五国于1954年12月29日联合发起的,共有29个亚非国家参加。除5个发起国外,与会者还有18个亚洲国家和6个非洲国家。它们是:阿富汗、柬埔寨、中国、埃及、埃塞俄比亚、黄金海岸(今加纳)、伊朗、伊拉克、日本、约旦、老挝、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尼泊尔、菲律宾、沙特阿拉伯、苏丹、叙利亚、泰国、土耳其、越南、南越和也门。
  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万隆会议。代表团的其他成员还有:代表陈毅、叶季壮、章汉夫、黄镇,顾问廖承志、杨奇清、乔冠华、陈家康、黄华、达浦生,秘书长王倬如。
  由于长期遭受殖民主义的统治,承受了殖民统治遗留下的一些历史争端和政治偏见的影响,与会国家之间难以避免地存在着一些误解和隔阂。没有资格参加会议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国家,也在会外巴望这次会议发生争吵而一事无成。
  周恩来总理以高瞻远瞩、胸怀博大的伟大政治家风度,高举和平、团结、反帝、反殖、友好合作的旗帜,坚持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化解了矛盾,排除了障碍,赢得了朋友,为会议在极其复杂的形势下取得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万隆会议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包含了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国人民问题以及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等广泛内容。公报在《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中提出了著名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它们是:(1)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2)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3)承认一切种族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4)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5)尊重每一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6)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7)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8)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如谈判、调停、仲裁或司法解决等和平方法以及有关方面自己选择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9)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10)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
  万隆会议是第一次由亚非国家发起召开和自己作主的国际会议。会议本着求同存异、平等协商的原则,为国际社会确立了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系列准则。这次会议所体现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合作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而载入史册。万隆会议标志着亚非人民的觉醒和团结,它为不结盟运动的诞生铺平道路,对发展中国家为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推动南南合作所作的努力给予极大的鼓舞。40多年来,它激励着各国人民为自由和独立而斗争。

责任编辑:焦莹

热词:

  • 1980年
  • 蒋介石
  • 1927年
  • 南京国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