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首播

重播

     生于一八一八年的徐寿,系江苏无锡人,五岁时父亲去世,家庭经济不太富裕的他,受了太平天国的影响,放弃了科举考试的八股文,转而研究自然科学。大约在一八五五年之后,徐寿到了上海,在一本叫《博物新编》的书里.看到了记载有氧气、氢气等方面的知识,使他学到初步的化学知识。
  从接触化学开始,徐寿就十分重视化学实验。他回到无锡的老家,找了一些仪器和药品,不但做了《博物新编》里所介绍的实验,还触类旁通地另做了一些化学实验。
  一八六二年三月,清朝皇帝要曾国藩推荐“能晓制造与格致之事者”(当时还没有科学一词,格致就是指现代讲的科学),徐寿就是其中的八人之一。几年后,他在安庆制造了我国的第一艘轮船。
  徐寿具有科学的信念,又是一个诚实朴素的人,生活很节俭,但买起仪器和药品来,却又舍得花钱。一八六七年,他被派到上海的江南制造局,从四十九岁到六十六岁逝世的十七年间,做了大量的编译工作,除了十五部译著以外,还写了许多论文发表。
  一八七四年,徐寿与几个爱好科学的朋友一起,在上海成立了“格致书院”,举办讨论会,讲演会,还演示过一些实验,专门研究科学,很象现在的科学学会。 
  对于我国现代化学的发展,徐寿有四个方面的贡献:
  首先是用音译,解决当时已经知道的六十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为我国的元素命名打下了基础。除了少数元素的名称有变动外,大多数元素的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如钠、钾、钙、镁、锌、钻、镍、锰等).对有机化合物,他也采用了音译的方法。在化学术语方面,当时将现代的“原子”称为“质点”“元素”称为“原质”;“原子量”称为“质点率”等等.
  其次是他将零星的化学知识系统化。他最早编译出版的《化学鉴原》是一部普通化学方面的书,专讲化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元素的性质。这部书的影响最大,曾风行了三、四十年之久,《化学鉴原续编》专讲有机化学,《化学鉴原补编》专门讨论无机化合物,《化学考质》的内容是定性分析,《化学求数》的内容是定量分析,《物体遇热易改记》系物理化学方面的初步知识。加上徐建寅译的《化学分原》和汪振声译的《化学工艺》这八部书,已经概括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化学知识主要内容。
  徐寿的译著,传播了当时已经发现的系统的化学知识,当这些新兴的化学知识传到了日本,引起日本科学界的重视,还先派了柳原、前光等人前来向他学习。 
  十九世纪末期,清朝的政治腐败到了极点,徐寿为代表的一些人传播的科学知识,给一些抱着改良主义幻想的知识分子灌输了科学道理,有助于我国社会思潮的进步。当时,改良派的急进分子谭嗣同著的《仁学》一书,就引用了徐寿翻译的原质和质点的理论来说明他的哲学思想,这应是徐寿的第三项贡献。
  徐寿传播的新兴的自然科学知识,有助干中国近代工业生产技术的形成,理应是他的第四项贡献。特别是轻工业方面,有些青年资本家看到了徐寿编译的化学新书后,在上海从事肥皂、火柴、化妆品方面的生产,于是,一些小型的化工生产在中国开始。
  徐寿是自学成才而又很有成就的知识分子,他编译的百多卷科技书籍,推动了近代化学在我国的传播。他的次子徐建寅也是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知识的,是他的主要助手,又是我国第一个研制无烟火药的人,不幸的是,在一次试验中被炸死。他的第三个儿子徐华封,也在江南制造局任职,并在其父的倡议下成立的“工艺学堂”(我国最早设有化学专业的学校)里任教,他的学生中有许多人成了我国的知名的实业家,他本人也曾在山东淄川矿厂提炼局提炼过铅,后来又在上海开设广艺公司制造肥皂,最后在格致书院任教,主要讲授化学知识。在格致书院,保存有徐寿大量的科学仪器和机器,“黄鹄”号机动船模型,自制的照相机以及他们父子三人的遗著稿,不愧为中国的化学之家。 
  徐寿的后代中,有很多人都是科技人员,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工作.一九八四年中国科技史学会在无锡举行纪念徐寿逝世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时,有些徐寿的后代前来参加了会议。


视频集>>

热词:

channelId 1 1 第一艘轮船与化学之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