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首播

重播

        世界各国的社会、文化及教育发展状况有很大差异,每个国家的教育体制也不相同。究竟孰优孰劣,孰是孰非?本文试图通过中国学生赴德国、爱尔兰留学的体会,以及芬兰、意大利学生到中国读书的经历,管窥中西教育的差异。请听听学生们的声音吧,或许可引起我们一些思考。

(一)中国留学生眼中的西方教育

“在爱尔兰,我找到快乐和自信”

  南开区中营小学的刘慕垚同学今年10岁,今年5月,他来到妈妈好友的亲戚——住在爱尔兰的Jill女士家,体验了爱尔兰的家庭与学习生活。

  到达爱尔兰的第三天,慕垚就插在班里上课了。班上一共21人,班主任Gibllen既教英语、爱尔兰语,又教数学、地理、历史、生物。“每天早上10点上学,Jill阿姨给我们带午餐包,一般是早上现做的汉堡,还带上苹果、梨、香蕉。早上8点多起床,吃过早点后看会儿电视,再去上学。” 慕垚说,这比在国内每天早晨上学轻松多了。

  在学校的第一周,正赶上体育周。“每天不上文化课,只踢足球,这是我最高兴的事,我和班上男生一起踢,我比他们高出将近一头,再加上今年曾参加几个月的足球训练,所以我一出场立即受到追捧。” 慕垚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到了第二周才知道他们也需要正常上课,老师很注重和学生互动,总是以活泼生动的方式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慕垚说,除了爱尔兰语这门课,其余的他都能听懂。“第二周的周五,有一次测验,20个单词、20道算术题,全班只有我全对,老师给了我很高评价,我也更自信了。”

  第三周,每天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做自己选中的手工,老师帮忙、指导,手工活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剪、贴、缝、粘、染色。“染色的时间长,老师就利用这段时间带我们在操场上进行点球大战。”慕垚做了两件成品,一个是荷叶,一个是弹力球。“妈妈还以为荷叶是买的呢,那个逼真啊。”

  最后一周因为马上就是欧洲杯足球赛了,基本没什么课,去学校可以带零食,大家在一起玩、聊、做游戏,“这样的课真是上不够!”

  “最快乐的事,还是我很幸运地参加了都柏林儿童足球俱乐部主办的儿童迷你世界杯足球赛,一共32个队,我在‘立陶宛’队,每队10人,7人上场,踢90分钟,我们从6月10日开始踢第一场,共踢32场。因为爱尔兰的气候时晴时阴,经常下雨,所以有多场比赛都是在雨中进行的。在雨中踢球太刺激了,太有激情了!”说起足球赛,慕垚又兴奋起来,“在冠亚军决赛中,我们点球输掉了1分,屈居亚军。很可惜,但又一想,这可是两年一届的比赛,带着银牌回来也不错了。”

  “德国的高中课程很轻松”

  一位在德国学习了一年的高中交换生在谈到当地的学校教育时说,从作息时间、课程设置,到上课的形式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等,对初来德国的中国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总的感觉是,德国的高中生学习很轻松。”

  每天上6节课,从7:50到13:55,上午3节课后有20分钟大课间,没有升旗,也不做操,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可以到小卖部买点面包等食品,不致于让接下来的3节课感到饥饿。每个科目的老师有自己的教室,学生根据科目在不同的教室上课。除了有德语课、数学课、英语课外,还有哲学课、历史课、地理课等,基本上没有需要大量背诵的内容。上课时可以喝水,但不能吃东西。学生坐着回答问题,可随意发言。老师提问后,学生的回答会被认真地记在黑板上,如果错了,老师会说明错误理由,然后划去。

  学校有室内操场,体育课不会因为下雨而停课。因为体育课是最后一节,不会出现体育课后继续上文化课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情况。连续90分钟的体育课没有整队,只是做简单的热身,然后学生分组打比赛(包括足球、篮球或手球)。热身时学生可以自行找地方,热身过程可以随便说话,比赛过程中如有身体冲撞,双方会友好地握手拥抱,然后继续比赛。体育馆内备有更衣室和洗澡间,课后可随意使用。

  最让他感到新奇的是,德国大选次日,老师和同学们会一起分析选举结果。

(二)外国学生眼里的中国式教育

    “中国学生太累了!”

  作为交换生,正在崇化中学高一年级读书的意大利学生艾玛,很高兴和记者聊起这个话题。“与意大利学生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的学生太辛苦了,真是不可思议。”艾玛直爽地说,“我来中国两个月,先是在北京呆了一个月,在天津要学习到这个学期结束。现在,我早晨天不亮去上学,放学回到家天都快黑了。而在意大利,早晨8点上学,下午1点放学。相比较在这一天里,我的中国同学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太少了,他们太累了。”艾玛说,意大利的体育课就是一门休闲课,因为学校没有大的场地,所以每天没有做操。学生们主要玩排球、足球,通过体育运动强化公平竞争的意识,培养团队的协作精神,磨炼人的意志力。

  “中国的考试太难了,我确定比意大利难多了,意大利很少用百分制评估学生,最多在科学科目上粗略评价。考试也不是集中在2-3天,而是分布在全年,还包括口试。”艾玛感到在中国,数学、物理、化学这三个学科学得非常快,而且非常复杂,对他来说有一定困难。而在意大利通常学得较浅,经常在一个问题上卡住很长时间。在课堂上,中国的老师给学生们讲授知识,会说很多话。相对来讲,意大利的课堂更像是在开展一场辩论会,学生有更多机会去问问题。

  艾玛非常感谢中国的老师和同学们给予他的热情和友谊。“我认为意大利和中国教育是不同的,中国教育基于纪律,受学校和父母控制,长时间严格训练,拥有广泛的知识。在意大利学生是独立的,虽然不受规则约束,但是责任、价值观受到培养,更多地接受人文教育。”这是在中国的两个月里带给艾玛最深的感受。

   “中国式大家庭很有意思”

  今年新学期开始,芬兰学生Harald来到耀华中学读书,这个完全不懂中文的外国男孩,寄宿在一个高二学长家里。据同校同年级学生吴昊旻介绍,Harald和寄宿家庭的爸爸妈妈交流起来有点费劲,Harald正在努力学习汉语……“Harald说中国家庭很大,有各种伯伯、叔叔、姑姑、阿姨的称呼,还经常走亲串户。在芬兰虽然大家也有兄弟姐妹,但是并不多,而且就算是住在同一个地区,也基本上不怎么串门。”

  吴昊旻从Harald那了解到,在芬兰每天有五节课,每节课75分钟,他们是学分制,母语、数学、历史和化学课是必修课,每门课至少修一学期,而课程安排则完全取决于自己。芬兰的学校很小,尽管学生们可以随意选课,每节课所在教室不同,但却可以轻松地认识学校所有人。

  说起对中国学校教育的印象,Harald认为,除了严厉,还有一个就是:听不懂。他不会说汉语,所以学起来相当费劲。但是他数学还是很棒的,基本上能做一些题。Harald觉得他们那里的师生关系更好些,大家可以对老师直呼其名,而中国的老师在教育方式上有点太严厉了。

  后 记

  中国人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有人反思,为何中国的孩子学得那么辛苦,中国的基础教育那么“扎实”,但我们培养的创新拔尖人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教育如何真正为国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

责任编辑:尧丹

热词:

  • 中外
  • 学生
  • 教育差异
  • 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