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青少台 > 成长课堂

水均益谈女儿:好孩子是好父亲塑造的

发布时间: 2013年12月19日 10:3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央视网 | 手机看新闻

青少栏目 >> 点击看直播


壁纸推荐
游戏推荐

原标题:

 

 

改造小公主,铸就女儿的“平民意识”
 
     水亦诗一上小学,就表现出超凡的智慧和能力,她成绩突出,能力突出,可就是不太合群,在同学中处处表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像个骄傲的“小公主”,连老师都在给她的评语后加上了“骄傲”两个字。水均益下定决心,消除“小公主”水亦诗的“贵族”心理,把她改造成“平民女儿”。
     水均益从培养女儿的平凡意识开始,实施自己的改造工程。他教育女儿说:“爸爸的工作和送煤球、站柜台的叔叔阿姨们的工作性质是一样的,并不比他们高贵。爸爸只是一个电视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你和其他小朋友相比,也没有丝毫特别之处。”当然,说归说,有些事情还是难以避免的,毕竟他是公众人物。
     有一次,一家杂志社联系到水均益,请他们一家三口做封面人物,小亦诗特别高兴,可水均益告诉女儿,他已经婉言谢绝了杂志社的邀请。小亦诗很难过,眼泪汪汪地问父亲为什么不让她上封面,水均益给女儿擦干眼泪,对她说:“你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上了杂志封面?”女儿摇摇头。水均益又问:“你说说,你和别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你比他们强在哪里?他们没有上封面,你上封面干什么?”女儿点点头,带着哭腔说:“我听爸爸的。”孰料对方三番五次找上门来,最后,还是水均益诚恳地说出了自己的忧虑,他们才理解一个父亲的良苦用心。
     为了把“小公主”改造成“民女”,水均益不仅让女儿远离媒体,远离鲜花和掌声,还在生活上要求她简朴大方,拒绝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水均益夫妇给女儿的零花钱,每天不超过5元,水亦诗的衣服也很朴素,从不穿名牌。做爸爸的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知道女儿渐渐有了“平民意识”。

第一次挨女儿批评 
    “我那时把我一辈子的饭都做了。”说起1993年女儿出世的第一个月,自称从不做饭的水均益很有成就感。当时,水均益刚到而立之年,还在新华社国际部做编辑,住房条件极差。在父母没法帮上忙的情况下,他休了一个月的“产假”,把伺候妻子月子的事一揽子承接下来。这一个月里,上市场买鸡,买猪蹄,再熬汤成了他每日的必须课。其他不乏琐碎的家事他也样样操办,虽然不免有些手忙脚乱,但也算得上有板有眼,有理有据。
     到央视后,水均益工作压力陡然增大,和女儿相处的时间少了,做起节目来,父女有时一周也见不了几次。不知不觉中,孩子长大了。而使水均益第一次强烈意识到这点的,是女儿的哭诉。
     女儿三四岁时,一次,水均益批评她。一向听话的女儿一反常态,忿忿不平起来:“你还说我!你看,沙发都烂了,你不管;别的小孩玩具有专门柜子放,我呢,就一个破纸箱,你也视而不见。”水均益懵了,没想到女儿会这么振振有辞,对身边的事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和看法,而且这种想法不无道理。他感到了解孩子、探究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件多么重要而艰难的过程。


要从骨子里尊重孩子 
     在水均益看来,要想和孩子沟通先得从“骨子里”尊重孩子。别以为自己是家长,就可以左右甚至控制孩子的命运。孩子的路总归要他们自己走。他说,作为父母,理应为孩子提供一个正常的、尽可能良好的生活和受教育的环境,而人生的种种机遇或变故都得靠孩子自己去面对。
        

主抓原则问题,树立威信
 
     毫无疑问,父亲的威信不是靠唠叨树立的。自认向来严厉的水均益从来不跟在孩子屁股后面说这指那,他关注的是原则问题。而只要他要介入某事,一定非常严肃、一查到底,甚至不惜动手,以让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譬如他要求孩子诚实、不说谎。如有违规,他在充分体谅孩子躲避惩罚的心理前提下,决不姑息。孩子尝到说谎话的苦头也能尝到讲真话的甜头,自然会养成实话实说的习惯。
     水均益认为打屁股(当然是对小小孩)是必要的,同时他也坦言自己脾气不太好、方法有时趋于简单。在这一点上,他承认自己比父亲差远了。水均益最希望女儿拥有的东西是:健康、快乐、大方,乐观的性情和坦荡的心胸。
     文革期间,在兰州大学当教授的父亲一夜之间成了反革命,上小学一年级的水均益放学回家曾被手拿砖头的孩子追打。当时的恐惧和郁闷可想而知。但扫厕所的父亲回到家里,从来没有唉声叹气。“每天全家一起吃饭是件特愉快的事。”水均益说,“吃完饭,桌子不撤,一家人围着桌儿开侃。”在水均益眼里,父亲是个讲故事、讲笑话的高手,什么以前怎么骑高头大马啦、自己的辉煌历程啦、在哪儿遇到什么怪人啦,等等,无所不讲。可以说,父母的乐观、父母的笑声成了安抚少年水均益的一抹清风、一味良药,更熏陶出了他自己终身受用的性格财富。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2206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