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母查找动画片 更多

浅议<<星槎胜览>>的版本和史料价值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5日 10:59 | 来源: 少儿台

  <<星槎胜览>>的作者费信,字公晓,自号“玉峰松岩生”,江苏昆山人,生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费信信奉伊斯兰教,通晓阿拉伯语,永乐、宣德间(永乐七年、十年、十三年、宣德六年)曾随郑和四下西洋,在郑和使团中担任通事教谕。到过占城国、童龙国、灵山、昆仑山、交栏山、暹逻国、爪哇国、旧港、满刺加国、九洲山、苏门答刺国、花面王国、龙牙犀角、龙涎屿、翠兰屿、锡兰山国、小呗喃国、柯枝国、古里国、忽鲁谟斯国、刺撒国、榜葛刺国等二十二个国家和地区。南洋群岛中有一个费信岛,就是为纪念他而命名的。他每到一地,注意观察情况,搜集资料,抓紧公务之余“伏几濡毫,叙缀篇章,标其山川夷类物候风习,诸光怪奇诡事,以储采纳,题曰<<星槎胜览>>。”于明正统元年正月写序定稿。

  <<星槎胜览>>原本,“文学芜俚”,“词多鄙芜”。后经昆山周复俊“稍加删析,录一净本,六梅斋中。”删析本文字雅洁,分成四卷,被陆深父子收入<<古今说海>>,以后辗转采录,又见于<<历代小史>>、<<纪录汇编>>、<<百名家书>>、<<格致丛书>>、<<学海类编>>、<<借月山房汇钞>>、<<泽古斋丛钞>>、<<逊敏堂丛书>>等,流传甚广。

  删析本通行后,原本难见,后赖昆山归有光与周孺允家藏本对校后传世,才使原本得以流传至今。原本有三种:一是国朝典故本,一是罗以智较传抄明抄本,一是上虞罗氏景印天一阁本。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星槎胜览校注>>,是冯承钧教授以罗以智本为基础,与另二种版本对校后定稿的。该书按国家地区分篇,每篇后附诗一首,还附记录汇编本的文字,供读者对照参考。这是<<星槎胜览>>版本中较好的一种。

  删析本与原本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结构变动

  原来费信是“历览诸番人物风土所产,集成二帙,曰星槎胜览。前集者,亲监目识之所至也,后集者,采辑传译之所实也。共四十四篇。删析本改为四十篇,分四卷。不分亲历或传闻之国,错杂载之,多阿鲁,而无龙牙善提、琉球、三岛、渤泥、苏禄五国,龙牙犀角作龙牙加貌,大小呗喃作大小葛兰,吉里地门作吉里地闷,麻逸作麻逸冻,溜洋作溜山洋。在暹逻国等篇中文字也略有变动。如暹逻国的货币制度“俗以海贝代钱通行于市,每一万个准中统钞二十贯”。原本放在物产之前,删析本放在物产之后。

  二、各有详略

  原本部分篇首缺地理位置和航程,删析本加以增补。如天方国篇加上“其国自忽鲁谟斯四十昼夜可至,其国乃西海之尽也,有言陆路一年可达中国”。此外,花面国篇加上“地产香味青莲花近布,那姑儿一山产硫黄,我朝海船驻札苏门答刺差人船于其山采取硫黄,货用段帛磁器之属。吉里地门篇原本“凡其商舶染病十死八九,盖其地甚瘴气。男女断发,穿短衫。”删析本改为“男女断发,穿短衫,夜卧不盖其体。商舶到彼,皆妇女到船交易,人多染疾病,十死八九,盖其地瘴气及其污之故也。”佐法儿国篇原本“牛羊驼马惟食鱼乾”,删析本改为“民捕海鱼晒干,大者人食,小者喂养牛马驼羊。”在花面国、柯枝国、古里国、忽鱼谟斯国、刺撒国、阿丹国、佐法儿国、竹步国、木骨都束国、溜洋国、卜喇哇国和天方国十二篇的篇尾,又都加上“其酋长感慕恩赐,常贡方物”等词语。

  三、文字改动

  删析本的文字比较雅洁,不少地方修改后词意较原本明确妥切。如占城国篇“他番宝船到彼”改为“海船到彼”;翠兰屿篇“惟在海网捕鱼虾及蕉椰子之为食啖也”,改为“惟下海网鱼虾及种芭蕉椰子为食”。爪哇国篇“领兵驱逐冈象而不为害”改为“领余从驱逐冈象而除其害”。

  但是删析本某些地方也有改得含糊失真的。如暹逻国篇,“其国山形如城,如白石峭砺”,改为”其国山形如白石峭砺”。“酿蔗为酒”改为“酿林为酒”。锡兰山国篇“国有高山参天之丛山”,改成“中有高山参天”。有些错误更其明显。如旧港篇,原本“永乐三年”,删析本误为“永乐十三年”。交栏山篇中“五色布”误为“五色株”。当然这也可能是传抄印刷之误。

  总之,原本文虽不雅,但不失真,删析本字雅洁,但有些地方改变了真实面貌。<<星槎胜览>>现存原本三种、修改本九种,流传甚广,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对它的喜爱。该书对于研究明代我国与南洋各国的交往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首先,由于原藏明代兵部的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资料在成化年间(1465至1487)被车驾郎中刘大复焚毁,给研究和编写这段历史带来不少困难。此后,研究郑和下西洋最重要的文献就是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和巩珍的<<西洋番国志>>。这些著作记载的内容成为后人撰写<<明实录>>外国情况和清朝篡修<<明史外国列传>>的根据。其中,<<星槎胜览>>(以下简称<<星>>本)有不少条文记载了郑和下西洋所到的国家及其活动情况,使明史纪传中脱漏的地方得到补正。如永乐五年到七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的史实,明史缺载,后因发现了福建长乐和太仓浏家港二处天妃宫碑,始知有这次通番之役。而<<星>>本锡兰山国篇则记载了永乐七年二月郑和曾在锡兰岛迓里城立三种文字碑;九洲山篇记载了永乐七年郑和等差官兵入山采香(沉香树)得经有八九尺、长八九丈者六株,运回中国;满刺加国篇记载了永乐七年郑和等在那里建碑封域等,具体证实两个天妃宫碑所载郑和第二次下西洋的年月是正确的。冯承钧教授即据此将其原来在<<瀛涯胜览校注>>中根据伯希和<<郑和下西洋考>>注释的郑和下西洋的次数和日期,在<<星槎胜览校注>>中全部作了改正。此外,<<星>>本所载的龙牙犀角、淡逻、龙牙善提、吉里地门、假马里丁、重迦洋等六国,<<明史>>缺遗,也可资补充。

  其次,<<星槎胜览>>不仅是研究明代中外交通史的重要依据,而且也为东南亚各国编写历史提供了资料。如它记载锡兰情况说:锡兰地广人稠,民俗朴实,气候炎热,物产富饶,米谷丰足,还盛产青美盘石、黄鸦鹘石、青红宝石等。这是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东侵以前有关锡兰的较早记录。锡兰历史学家尼古拉斯和帕纳拉维达纳合著的<<锡兰简明史>>就引用了这些史料。又印度尼西亚历史学家萨努西撰写的<<印度尼西亚史>>也是如此。所以<<星本>>对东南亚国家和北印度洋沿岸各国研究本国的历史,具有重要参与价值。

  第三、<<星>>本介绍了亚非大陆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如榜葛剌国“田沃丰足,一岁二收,不用耕籽,随时自宜,男女勤于耕织,果有波罗蜜大,大数斗,甘甜香美”,“凡交易,虽有万金,但价定打手,永无悔改”“其有一种人曰印度,不食牛肉。”苏门答刺国“田瘠少收,胡椒广产。”满刺加国“田瘠少收”“淘沙取锡”“以淘钓于溪,网渔于海,居室如楼阁,连床就榻,箕踞而坐,饮食厨厕具在其上也”。柯枝国“风俗颇淳,男女椎髻,穿短衫,围单布。无屋居之,惟穴居树巢,临海捕鱼为业,田女祼体,纫结树叶或草茎遮其前后之羞,行路遇人则蹲缩于道傍,伺过方行也”等等。这些介绍使当时的中国人民认识到世界的辽阔、民族的众多、物产的丰富、风俗的殊异,从而扩大了眼界,增进了对亚非各国的了解,不失为一部很好的地理读物。(江苏省太仓市/陈有觉)

责编:史海

登录 | 注册 我要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