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母查找动画片 更多

郑和因何下西洋?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4日 11:07 | 来源: 少儿台

中国民间研究最热门的两件事,一是红学,另一个就是『郑和』。邓小平说,郑和代表一种开放思想,这幅字挂在浏家港墙上时,距离郑和下西洋,已经将近六百年了,若是没有借鉴历史的真实教训,就是中国的不幸了。我在网络上发表过一系列的『郑和下西洋』,是从我在广州遭遇到『昆仑奴』开始的。汉代的广州,已成为中国南方的重要港市。富商巨贾、豪强地主透过海外贸易广求异物,甚至蓄养黑奴。这时的黑奴主要来于南洋的土著民族,是印度商人贩卖过来的。唐宋设市舶司,管航海通商事务,各舟舶司舵的千里眼、顺风耳盖为昆仑奴(文献)。郑和下西洋的领航员、翻译,应该就是昆仑奴。

郑和七下西洋,每次大小航舰约共二百七十艘,每船载运七百到一千人不等,每趟逾两万余兵员参加,其中『舌人』应包括南洋诸岛和波斯、印度、回族等,土著语言就是由昆仑奴担任『舌人』翻译。昆仑奴来自昆仑岛的奴隶市场,昆仑岛就是今天越南的昆山岛,距湄公河出海口约一百二十公里的昆山岛。由大、小昆仑共十四岛群组成,面积七千七百公亩,岛上有安海村,曾助阮王复国,十八世纪初曾被东印度公司占据。文献记载昆仑奴为爪哇土著,被卖到中国后,作为封建社会的奴婢买卖。

当时中国沿海禁海,『海盗』横行,舰队出航,的确是一种安全的模式,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采取『无限制潜水艇』的战术,盟国的对策就是『护航舰队』。当时,郑和的舰队是官派的,但不是巡洋战舰,顶多是运兵舰,为何从南京出发后,再从太仓起锚?原因很简单,太仓是粮仓,当时的船速太慢,这样庞大的军队,需要长时间所需的补给,『大军未发,粮草先行。』船上瓷器、丝绸、器具等宝货,航程所需补给,很容易计算出,郑和的船队吃水多重,是否足以横渡大洋,远征印度洋,因此,以当时的明朝的船只规模,可以进行的征战非常有限。所以,郑和舰队,根本不是一种征服舰队,就算抵达地中海,也没有『宣扬国威』的战力,最多是和平的殖民贸易与通使,通商目的一般相信最有可能,或许就是对元朝马可波罗介绍的西方、波斯市场的向往。

值得注意的一件事,明朝的版图很小,比宋朝还要小一些。北抵长城,东北仅及辽东沈阳一带,南及海南岛,西部除河西走廊不出四川,台湾、高丽都不在版图之内,当时虽已驱逐元朝,毕竟蒙古的四大汗国依然存在于西域,这也是一般认为郑和寻找西方通路的原因,不过,仔细看南方的安南,出了镇南关、谅山就不是中国明朝的版图,这和唐、宋朝的版图有着相当的出入,原来成吉思汗除了两次远征日本失败,忽必烈死在云南?是唯一的记载,其后元世祖继二次征日本失败后,三次征越也失败,这究竟怎么一回事?

郑和首航从刘家港(14055)停驻五虎门(广州太平)11月出发,于(1405,12,24)抵达占城,次年(1406,6,30)抵达爪哇。

根据越史记载,元朝三次征越,都被宋朝联合安南王朝打败,且前后不理会元朝觐见朝贡的招谕,越南因此而独立,迄于明末。所谓的拒不朝贡,始于元朝。

陈朝外戚黎季犁篡位,与子胡汉苍同朝听政,时明建文帝正应付朱隶未暇处理,1403年成祖篡位号永乐,胡汉苍遣使往贺登基,成祖遣行人扬渤、赍勒,谕陪臣父老,询以陈嗣有无及汉苍诚假,各以实闻,汉苍复遣使随递陪臣父老结状,如汉苍所称。此后明使往来络绎,有征求者有责问者,汉苍应接不暇疲于奔命。永乐二年(1404)秋八月,裨将裴伯耆间关北上燕京,作申包胥之哭秦庭,未几有陈添平者由老挝宣慰使送燕京。永乐三年(1405)春二月,越遣黄晦卿为割地使,还明广西边鄙思禄州古楼洞五十九屯,再密令土人鸩杀明所设州官。永乐四年(1406)夏四月明送添平回越交纳汉苍,汉苍斩添平。这一段叙述,极像是两国间的情报行动,大战一触即发的前奏。

明朝的军事行动;秋七月(1406)调两广江浙荆闽兵八万征越,分两路由广西凭祥、及云南蒙自进兵,抵富良江、洮江会师白鹤江,冬十二月明拔多邦城。永乐五年(1407),明水陆并进,至木凡江对岸下寨,元澄以船三百艘纵击,明两岸夹击追胡军,至奇罗海口大败之,获季犁。(1407)六月,明设交州府十七州县置官吏,免租税三年(恰与郑和返航时相符(1407,7))

因此,郑和下西洋若为配合陆路征安南,联络占城仅为远交近攻则已乎?永乐三年首航起,郑和离开福州第一站就到达占城,七下西洋五过占城,六到爪哇。毕竟爪哇与占城有着相当的渊源,或者言语相通,风俗习惯相似,或者就是昆仑奴的引航,各方记载这段首航,郑和去了占城和爪哇,返航时(顺道)置安南为郡县,意义究竟为何?是中途改变的吗?

郑和七下西洋,燕王的动机,由于明史的记载不详尽,有众多说法﹔一、宣扬国威,取得承认。二、搜索宝物。三、寻找惠帝下落。四、驱逐海寇。五、军事同盟以抗帖木儿帝国。六、示中国富强,使诸国尽来朝贡。依我看都是猜测附会。

『越绝书』记载,占婆国为古之胡孙,王号俱冠以范姓。范氏为晋国大夫范士会之后,范蠡、范增俱战国时经纶奇才,范蠡居楚称范伯,居陶称陶朱公,师事计然,因文种荐引入越助越王勾践复国。第一世纪末,占婆(爪哇)人由爪哇北移,公元一零二年,东汉和帝永元十四年,范熊、范逸御占婆人占领象郡迤南壤,建立林邑王国,范文造宫室城池。东汉末,范白虎名防遏(即范蠡之后),佐三国吴王孙权开国,镇守藤州。范佛王时奉婆罗门教自称梵大王,世为交州之患,位置约就在交州以南的越裳国境。六朝历代讨伐拓边曾建阇盘城,范后世朝贡中国。唐贞观中,范文龙被弒,更号环王国。唐初置林州景州,曾没于林邑,唐宪宗元和四年林邑为张舟所灭,南徙建占城国。宋代名占城,一三六年越陈朝英宗以玄真公主嫁占主制旻,而收以乌州(广治)、哩州(承天)为聘礼,改名为顺化州。迄于明朝置新平顺化二府,一六五二年降于阮越,今越南名顺化。古都顺化的由来大抵如是,从明史记载中,也可了解交趾和占城彼此相争不断,今天参访顺化,游客可见顺化宫殿建筑,受中国典章制度影响的程度。

明史﹔占城居南海中,自琼州航海顺风一昼夜可至,自福州西南行十昼夜可至,即周越裳地。秦为林邑,汉为象林县。后汉末,区连据其地,始称林邑王。自晋至隋仍之。唐时,或称占不劳,或称占婆,其王所居曰占城。至德后,改国号曰环。迄周、宋,遂以占城为号,朝贡不替。元世祖恶其阻命,大举兵击破之,亦不能定。显然在当时,占城和日本一样,有不向元朝屈服的条件,这种凭借和元朝曾经企图征伐占城的理由可能相同,那就是占城独占『海上贸易』。

晋代石崇使客航海,经营海外贸易致富,所谓珍宝奇异,毒冒(玳瑁)、翠羽、犀角、象牙、沉香、珊瑚、香料等是也,以交址(交州)、广州为集散中心,唐宋置市舶司管理舟舶通商事务。而交州最初之海外市场曰云屯州,由葫芦岛、棋盘岛等岛群构成,开埠远早在十一世纪,至一一四九年以爪哇、暹罗、钦、廉、交、广诸商客云集海东,乃于海岛设云屯庄俾益税收,繁荣直至十六世纪末,明总兵邓锺所绘交州图说记载其地。

元代最有名的旅行家汪大渊,于1328-1332年和1334-1339年先后两次从泉州出发远航至阿拉伯海、波斯湾、亚丁湾、红海,他也是第一个有史可查的到过摩洛哥和坦桑尼亚的中国人。他的《岛夷志略》对14世纪阿拉伯地区的政治、经济、航海贸易、宗教作了详细的记述,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监军』防止出征军队叛变是太监最主要的工作。太监出使对战争『监军』,在浏家港的勒石上,明确记载钦差大臣郑和,有十多名太监随行,也足够证明始于太监监军。究竟成祖何时产生动机?后来王通从越南罢兵议和,被下锦衣卫夷族的结果,也说明当时中央极权,重用太监的政治背景。根据一个有趣的专家估计,今日仿造一条宝船需要三年,估计在明朝,建造同样的宝船,也需要三年,那么郑和的宝船队于永乐三年五月启航,应该在成祖即位之前就展开建造,否则根本不可能在两年半之内建造这样庞大规模的舰队。如果为了征服越南,除非登基当时已经有了动机,在前述的两国外交历史上,看不出这种预期的军事目的,当然为了寻访惠帝下落,劳师动众大造舰队更是可笑,惠帝最有可能避往台湾,为何七下西洋过台湾不入,这方式像是『找』人吗?一种大胆假设如果成立;那就是惠帝已经开始建造宝船,成祖只是继续完成罢了,哪么有何理由使得惠帝的计划由燕王继续完成?恐怕郑和下西洋的真正意图,就在这里了。

元朝推行大规模的官营航海贸易活动,主要有三种:使臣贸易、斡脱贸易和官本船贸易。如同今天的贸易代表,洋行代理,进出口公司。元代,朝廷派遣特命使臣,到海外替皇室采办货物之事经常有之。每岁下番使臣,进贡希奇物货。大德时,朝廷派遣使臣答述丁等钦资圣旨,悬带虎符,前往马合答束番国。征取狮、豹等物……又爱祖丁等使四起;延桔七年(1320)"遣马扎蛮等使占城、占腊、龙牙门,索驯象"。龙牙门就是指今天的新加坡。『真腊,在占城南,顺风三昼夜可至。隋、唐及宋皆朝贡。宋庆元中,灭占城而并其地,因改国名曰占腊。』这段叙述,分明占城与真腊有所区别。

整个元代,元朝派出的使臣交驰穿梭子海上,足?遍及海外诸国,甚至远达东非和北非,航海贸易之盛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商人周观达随元使出使真腊,后写成『周达观真腊风土记』,法人依此篇记载发现吴哥窟遗址,当时真腊依然是中南半岛最富足的国家,周观达的商人身分更是令人好奇。

...港口北行,顺水可半月,抵其地曰查南,乃其属郡也。又自查南换小舟,顺水可十余日,过半路村、佛村,渡淡洋,可抵其地曰干傍,取城五十里。』柬国并没有出海良港,过去唯一的河口港目前由越南所占领(十七世纪末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地图载KAM KAU港口),越南曾在坚江省美林社『澳腰港』发掘古时帆樯,有金币及女妆用具(铜镜)古物,坚江美林社即澳腰港,扶南古城址在巴栖山(是否即芳城现址不确定),据说东湖常有神仙出没,所以称河仙。

官本船贸易元朝经营海外贸易还采取了官商合办的形式,即实行官本船贸易制度。卢世荣推行的改革触犯了权贵的利益,为豪势要所嫉。次年四月被罢官下狱,后处死。卢世荣秉政仅四个月,但在财政上颇多建树,官本船法即其中一项。

为了推行官本船法,元朝廷一方面投入大笔资金,充作营运本钱。如官本船法创立之时,就一次投入十万锭;元贞元年(1296)"别出钞五万锭、令沙不丁等议规运之法。所谓"规运""谓以官本营利者"。另一方面又禁止私人下海贸易,规定,"凡权势之家,皆不得用已钱入番贩贾,犯者罪之,仍籍其家产之半",突出地反映了元朝廷与权势豪商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尖锐矛盾。元朝统治者这种企图禁锢私人海商资本,由官方全面垄断海外贸易的做法注定是行不通的,卢世荣被诛之后,官本船法虽继续推行,元朝廷亦于元贞二年—(1296)、延桔元年(1314)、至治二年(1322)先后多次重申禁令,由"官自发船贸易",但是权贵豪商仍多违法经商,一般海商也私自泛海贸易,朝廷不能禁绝,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际上形成了官本船与私人航海贸易并存的局面。(1323),元政府不得不宣布:"听海商贸易,归征其税",官本船废止、官方独占海外贸易的企图终于破灭。

1282年元朝四大宗藩国之一的伊利汗国发生政变,马可波罗受命出使伊利汗国,先由海路到达忽鲁谟斯,然后北上,帮助合罕稳住政局,还参与编辑历史学名著《史集》。元朝的海运官员杨枢在大德五年(1301)率官本船出海,向西到达波斯湾,回国时伊利汗国派遣使者随杨枢一起来元朝。1304年杨枢再次出海,到达忽鲁谟斯,并采购当地的白马、黑犬、琥珀、葡萄酒等满载而归。

『真腊,在占城南,顺风三昼夜可至。隋、唐及宋皆朝贡。宋庆元中,灭占城而并其地,因改国名曰占腊。』

商人周观达随元使出使真腊,写成『周达观真腊风土记』,后法人依此篇记载发现吴哥窟遗址,当时真腊依然是中南半岛最富足的国家,周观达的商人身分更是令人好奇。

...港口北行,顺水可半月,抵其地曰查南,乃其属郡也。又自查南换小舟,顺水可十余日,过半路村、佛村,渡淡洋,可抵其地曰干傍,取城五十里。』柬国并没有出海良港,过去唯一的河口港目前归越南占领(十七世纪末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地图载KAM KAU港口),越南曾在坚江省美林社『澳腰港』发掘古时帆樯,有金币及女妆用具(铜镜)古物,坚江美林社即澳腰港,扶南古城址在巴栖山(是否即芳城现址不确定),据说东湖常有神仙出没,所以称河仙。

郑和有六次是成祖派遣,当时宦官当政,最后一次是在宣宗时期,然后官吏却阻止了这种航行,宝船焚毁,只有一个理由促成这个舰队成行,那就是沿袭元朝的『官本钱贸易』,宫廷宦官通商南洋的企图,加上撤藩促使燕王『靖难』,大批宝货回到南京进贡却无助民生,也是官吏后来反对的原因吧!可惜郑和七下西洋的动机证据,以及得回的世界知识,一并被封闭、淹盖、烧毁了。(陈文司)

 

 

责编:史海

登录 | 注册 我要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