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母查找动画片 更多

探寻静海寺郑和残碑之谜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4日 11:07 | 来源: 少儿台

在静海寺博物馆郑和纪念厅的正中央,赫然矗立着一幅石碑拓片的放大照片,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静海寺郑和残碑》拓片。碑文虽然已残破,但仅存的寥寥数十言,却记载了郑和船队的船只种类和与西洋沿岸国家交往的史实,这是目前国内直接反映郑和下西洋船队情况的珍贵石刻资料,堪称静海寺的镇馆之宝。

如今残碑早已不复存在。但作为碑的老东家,更令静海寺感到尴尬的是,他们至今也没能看到这帧珍贵拓片的原件。馆里的那张巨幅图片,也只是从几本郑和资料集中翻拍下来的。这块碑的拓片现在在哪里?它还能回到静海寺的老家中吗?

记者在一本文史资料中,发现了一篇署名为“仲跻荣”的文章介绍了该碑的发现始末。文章中说,1936年著名的郑和研究专家郑鹤声在下关一带寻访郑和遗迹时,在静海寺厨房的墙壁上发现了这块碑。可是郑老抗战后再次前来寻访时,该碑早已不见了踪迹。

经过多方打探,记者与郑鹤声的儿子郑一钧先生取得了联系。继承其父衣钵的郑一钧先生现居青岛。据他介绍,1936年,时任国立编译馆人文室主任的郑鹤声先生在静海寺发现了镶嵌在厨房墙壁上的《郑和残碑》。当时就拓印了一张,不久又对拓片拍了照片。80年代郑一钧在整理出版《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时将这张照片列在前页,《静海寺郑和残碑》因此大白于天下。

可是这张照片所摄入的并不是残碑的全部内容。郑一钧向记者透露说:“我在整理父亲当年的部分资料时,偶然发现了一份父亲当时在发现残碑的现场记录下的残碑内容。我对照照片后发现这比照片上的字多了很多。”经过研读,郑一钧先生发现这多出来的文字主要集中在碑文前部,是一些称颂明王朝功德的谀词。郑先生表示这份现场记录至今没有公布,并仍然在他手中。就在郑鹤声先生发现残碑后不久,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时,南京形势骤然紧张。郑老开始了漫漫的西迁征程。他除了随身携带了一部分资料外,忍痛将大部分书籍资料都留在了天山路45号的南京家中。这张珍贵的拓片被郑老带在身边还是留在了南京呢?郑一钧也不能确定。可是不管是走是留,这张拓片注定历遭坎坷。郑老随身携带的行李被一位同行友人不慎弄丢。而留在南京的书籍资料也是历经磨难,解放后被运回郑老工作的山东大学时,尚余5万余件。这些资料现在仍然静静地堆放在济南,工作繁忙的郑一钧先生至今也没有时间细细整理。“整理资料可不是请人打扫卫生,得要专业人士来干。”郑先生说,“我手头一本书写完后,就来做这件事。我至今也没有看过拓片原件,很希望在这些资料中发现它的踪迹。”

记者最后又询问郑老身前是否描述过碑的具体形制。郑一钧先生表示父亲没有谈过这些。带着无限的遗憾,记者向静海寺博物馆的田馆长通报了采访的情况。虽然没有得到拓片的确切消息,田馆长仍对在那堆尘封的资料中发现拓片充满信心,她要去了郑一钧先生的号码,表示郑家父子是国内一流的郑和研究专家,她自己一定要亲自登门拜访。

责编:史海

登录 | 注册 我要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