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母查找动画片 更多

北京郑和衣冠冢与李莲英墓毗邻?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4日 11:07 | 来源: 少儿台

北京也有一座郑和衣冠冢

日前有关南京牛首山所谓郑和墓只是一座衣冠冢的报道在读者之中郑和研究学界引起了反响。江苏省郑和研究会会员、中国造船研究会会员杨彬先生独家向金陵晚报记者披露,其实在明代大部分时间内作为都城的北京,也有一座郑和的衣冠冢。六百年来,这座郑和衣冠冢一直少为人知,就连郑和研究学界都鲜有人听说过。

杨彬告诉记者,他是无意中从一篇史料中惊奇地发现北京也有郑和衣冠冢的。1985年,杨彬在《名人传记》第五期中看到了一篇名为《一个太监的秘史——记我的祖父“小德张”》的回忆文章,该文由清末大太监小德张(原名张祥斋,字云亭,宫内起名张兰德,人称“小德张”)的孙子张仲忱撰写。文中称,清末大太监,深受慈禧太后宠爱的清宫太监总管李莲英死后,葬地建于郑和墓之后。据说,他生前安排埋葬此处的目的是为了和郑和齐名后世。李莲英在建坟时耗资巨万,不惜任何代价,动员数千民工。从周围百里外村庄收买了大量鸡蛋,完全要蛋白不要蛋黄,用蛋白拌石灰,江米粥灌浆,修筑整个坟茔。有人曾对李莲英“鸡蛋坟”吟诗一首:“马鬣封头鸡卵坟,黎民血泪染石灰。可叹莲公达显宦,焉与三宝共争辉?”诗中的“三宝”指的就是“三宝太监”郑和。该文中还称,清朝北京皇宫里的历代太监都尊奉郑和为祖师爷,每年清明节都到他的墓前朝拜,对郑和无限崇仰,作者的祖父小德张也不例外,经常去北京郑和墓前祭拜。

杨彬说,该文是作者张仲忱根据亲耳听到的祖父小德张的讲述写就的,小德张是李莲英的继任者,也曾担任清宫太监总管,因此,这批资料十分可信。李莲英的墓地位于北京海淀恩济庄,1966年被发现,但附近并没有发现郑和墓的报告,杨彬说,可能是由于600年的沧海桑田,北京的郑和衣冠冢虽然一度是清朝太监朝拜的圣地,但因为变迁至今,已经无迹可寻了。

记者昨天还采访了江苏郑和研究会理事、郑和的后裔郑自海先生。郑自海表示,自己对杨彬发现的这座北京郑和衣冠冢闻所未闻。郑和死后究竟埋骨何处,是中国历史上尚未破解的一大谜团。有人说在南京牛首山,有人说在印度尼西亚三宝垅,学界众说纷纭,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南京牛首山的郑和墓只是衣冠冢。另据记者了解,郑和虽然一生中的大多数时间呆在南京,但在北京度过的时光也不短,郑和长期跟随封地在北京一带的燕王朱棣,他在北京居住的地方叫做三不老胡同,这些史书上都有记载。

李莲英墓同样疑云重重

按照杨彬所说,郑和的衣冠冢和李莲英毗邻而设,这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因为郑和墓和李莲英墓这两座名人墓都被疑云笼罩,同样被列为中国历史上未解开的悬疑谜团。

郑和死于下西洋途中,尸体不可能运回国内,那么郑和究竟埋在了哪里,千百年来,没有一个史学家给出一个能说服人的答案。有学者指出,下西洋船队运载郑和遗体回国时,路过爪哇,由于怕遗体腐烂,就把郑和埋在了当地,就是现在的印度尼西亚三宝垅。但对于这一说法,南洋的学者们普遍不同意,有人考证说,三宝垅三宝洞其实是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副手王景弘之墓,并给出了有力的证据。

李莲英墓的谜团更为离奇。1966年,考古工作者在北京海淀恩济庄发掘李莲英墓时,在墓中发现了许多价值连城的陪葬品。其中的一颗钻石帽饰,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戴的那颗还大,另外三件宝物:汉朝的青玉土浸剑、满黄浸玉镯,宋代的青玉褐浸环,都堪称无价。但奇怪的是棺椁里只有一颗腐烂干净的骷髅头!头部以下的被子里空空荡荡,连一节小骨头也没有!李莲英的躯干去了哪里,至今仍是一个谜。李莲英死后,民间还曾经传说,其家人在李莲英入葬后,为他安装了一个木质的生殖器,此说广为流传,但是真是假,也随着李莲英身体的不见踪影而永远得不到答案了。

责编:史海

登录 | 注册 我要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