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母查找动画片 更多

《西柏坡》在童趣中传承革命精神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3日 10:04 | 来源: 少儿台


 

提起儿童红色经典影片,许多人都只记得《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这些年代久远的电影作品。在新时期,如何创作新的儿童红色影片是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曾经创作过无数经典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将推出原创献礼动画电影《西柏坡》,打造新的儿童红色经典。
  
  从评剧到电影
  
  2001年,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梅花奖得主、西柏坡名誉村长袁淑梅策划并领衔主演了评剧现代戏《西柏坡》。该剧讲述了革命老区西柏坡人民,不仅在战争年代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谱写了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英雄乐章,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为根治水患,保护中央旧址,确保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不再受洪涝灾害,仍能继承革命传统,艰苦奋斗的故事。评剧《西柏坡》荣获了包括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诸多荣誉,并且迅速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与此同时,袁淑梅开始考虑如何将西柏坡革命精神传递给祖国的下一代。2009年,袁淑梅从主演变身为制片人,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合作,开始动画电影《西柏坡》的创作。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定位于儿童,同时也成为纪念建党90周年重点献礼的唯一一部动画电影。

  打造新红色经典
  
  “西柏坡是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毛主席领导土地革命,指挥三大战役的地方;同时也是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地方,是孕育新中国的地方。如何能让现在的孩子有兴趣了解发生在西柏坡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个难题;如何塑造西柏坡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平凡而伟大牺牲的无名英雄们,是个挑战”,袁淑梅面对记者道出了创作动画电影《西柏坡》的初衷:“如何发挥优势,做一部孩子们喜欢的红色经典呢?这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与上海美影厂的合作让我豁然开朗。”上影集团副总裁汪天云认为,仍旧以传统的红色经典电影格式来进行创作似乎并不适合,“如何充分发挥动画的特长,探索和尝试新的红色经典是我们考虑最多的问题。《西柏坡》以儿童团员和革命后代挫败敌人偷袭轰炸西柏坡、保卫党中央的情节为故事主线,以真实的历史作为大背景,用虚构人物身上真实的西柏坡精神感动每一个观众,让如今的孩子更多地了解党的历史,宣传展示西柏坡在党和中国革命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辉煌历史,进一步扩大西柏坡的影响”。
  
  实地四探西柏坡
  
  在影片的创作之前,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童刚以及文艺处处长孙丽艳、上影集团副总裁汪天云,以及影院动画片《西柏坡》的导演、编剧等一行人,来到西柏坡体验生活,并就该片的创作以及项目运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座谈。此后,主创团队先后4次到西柏坡进行实地采风,为影片的创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进行了大量的历史背景研究以及广泛的市场调查之后,确定了以轻松童趣的创作风格,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西柏坡,传播西柏坡精神。

  在角色设计上,影片把主角的年龄设置成与目标受众相近的年纪,这样能帮助目标受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更多共鸣,更有主体情结的代入感。男主角核桃代表的是最普通的西柏坡人,勇敢、忠诚、热爱生命,为了革命,他们愿意奉献一切。女主角代表的是那些被寄养在老乡家里的革命后代,善良、坚强、乐观无畏,在呵护中长大,在战火中成熟。另外,从动画特性出发,影片设置了一些动物配角,每个小动物都是一个被极致夸张了的孩子,他们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正是这些缺点使他们更加真诚可爱。在反面角色方面,《西柏坡》用了脸谱化的处理方式。因为在孩子的眼里,世界永远非黑即白,也因为在我们的心里,要让孩子们知道,坏人永远是丑陋而可笑的。

  专家提前认可
  
  在《西柏坡》即将杀青之际,影片提前在北京邀请诸多专家学者进行会审。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高度赞扬了该片的重要意义。本片的服饰、造型,既有传统,又时尚,本片定位明确,优势在于传统文化加上现在孩子的欣赏习惯。原《求是》杂志副总编、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会长刘润为强调动漫从娃娃抓起,通过动漫作品要把政治理念、情感、情绪等交融在一起,真正从场面中流露出来,从感官到感性到理性思考。通过像《西柏坡》这样的作品,引导孩子的兴趣和口味、审美取向、审美趣味,以主体的角色主动来培养孩子的趣味。专家们对于影片的上映前景也是相当看好,认为影片有望创造新的红色经典。

责编:史海

登录 | 注册 我要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