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母查找动画片 更多

国内动画创作困局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2日 10:00 | 来源: 少儿台

 

2009年中国的动画片产量达15万分钟,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更是暴涨到了20万分钟。在这个动画产量大跃进的背后,却是亮点阙失。量多质次几乎是全国动画生产的缩影。面对这样的现状,寻找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因素——剧本创作质量欠佳、制作流程和管理水平低下、播映平台单一、制播分离不彻底等等。
  
  囿于篇幅限制,本文拟着重探寻动画片剧本质量欠佳的一些内在和外在因素,以期抛砖引玉,为国产动漫的发展寻找到一定的突破口。
  
  创作之困局
  
  1.历史积淀的匮乏
  
  在目前优秀的影视编剧大量涌现的大环境下,电视剧佳作迭出,电影市场春潮涌动,可哪怕是稍微好点的动漫作品却千呼万唤难出来,这的确是一个让人迷惑的现象。
  
  电影自1905年诞生,已经有100余年的积淀,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都熠熠闪光,也造就了电影在近年来走出沉寂和危机的新发展。国产电视剧自上世纪80年代走入寻常百姓家以来,也有了30年的积淀,尤其是最近20年的高速发展,比较完备的市场化运作体系,使得电视剧几乎吸引了国内最好编剧的加盟。
  
  但是,与电视、电影不同的是,中国的动画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相对边缘,作为电影和电视编剧队伍骨干力量的“50后”、“60后”和“70后”编剧,都不是伴随着动漫长大的一代,他们童年时期接触到的动画片屈指可数,不是《半夜鸡叫》就是《草原英雄小姐妹》,这种文化的积淀,使这个年龄段的编剧大多缺乏卡通思维和卡通语汇,难以走入动画编剧的范畴。而看着动漫长大的“80后”、“90后”一代,虽然具有了卡通的思维习惯和卡通的语汇,但喝着美国动画尤其是日本动画血液长大的这一代,是在影像世界成长起来的一代,对镜头和画面语言的接受习惯使他们对于文字相较于他们的父辈,天然有一种隔膜。相对于中年编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熟悉和对于文字运用的纯熟,年轻一代的文字能力较为逊色。而编剧的工作性质却又注定了得与文字打交道,这种工作的矛盾性质,把一大部分熟悉动漫语汇的年轻人阻挡在了编剧的圈子之外。
  
  2.尴尬地位与人才的流失
  
  虽然有人一直强调剧本创作在动画创作中的中心地位,但动画片的制作流程和工艺原理决定了动画片编剧注定相对处于影视剧的边缘地位。
  
  国内目前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和播出渠道的限制,决定了中国大多数动漫必须靠衍生产品盈利,这种生产模式使得动画片本身退出了作为一种艺术产品终端的范畴,而成为给其他衍生产品服务的宣传品。而类似于《变形金刚》这样的动画片,则本来就是先有了玩具本身,再根据玩具的款型特征编织故事,构思情节,编剧的工作其实更类似于玩具或者产品的说明书,只不过这是一种有意味、有情节的说明书而已。
  

责编:史海

登录 | 注册 我要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