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母查找动画片 更多

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01日 09:58 | 来源: 少儿台

       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青岛市着力构建“一城一带六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新闻出版业、数字电视业、动漫游戏业、广告会展业等十大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推进了经济社会与文化协调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围绕着建设滨海现代文化名城,青岛市努力建立门类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了以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为代表的核心文化产业群,以休闲娱乐、广告会展为代表的外围文化产业群,以文化用品、文化设备的生产制造和销售为代表的相关文化产业群。

  文化产业集群化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日益彰显。通过建立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和特色文化街区,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化,从而彰显其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是青岛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条特殊途径。截止到2009年底,青岛共建成特色文化街区18条,总长度达到15公里,集聚商家6000余家,从业人员7万余人,年营业额超过9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21个,总投资额148.2亿元,总建筑面积200余万平方米,年创造经济效益60亿元。现在,“创意100”产业园、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基地、中联U谷2.5产业园、1919创意园、中联创意广场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青岛文化街、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1388文化街等,已成为全市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经过几年的发展,青岛市的文化企业已经超过1万家,涌现了一批文化领军企业和中坚力量。在全市文化产品制造业中,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有61家,如创新科技、世正乐器等;在文化流通企业中,年收入过亿元的有11家;在文化服务企业中,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有7家。有必要指出的是,2009年12月30日正式成立的青岛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标志着文艺院团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而转企改制后的青岛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将按照市场需求,重点打造富有青岛文化特色的城市舞蹈艺术品牌,将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建设成为充满活力、具有较强原创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演艺产业龙头企业。不仅如此,民营文化企业也有了较快发展,总数超过7000家,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并在动漫产业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如青岛派乐达动漫公司的原创动漫作品《小牛向前冲》已于2009年作为国庆献礼片在央视一套正式播出,实现了全市动漫作品在中央台播出零的突破。另外,《小老虎》已经进入国际市场,将面向56个国家同步播放。目前,青岛市的动漫产业迅猛发展,青岛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园、青岛软件园动漫产业园、崂山区创业软件园动漫产业园等三个园区已经建成,动漫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

  演艺产业市场日趋繁荣昌盛。为满足不同群体观看演出的不同需求,青岛市精心创作了首部反映城市文化特色的大型情景歌舞《蔚蓝青岛》,仅在2008年就连续演出40场,观众达3万余人次,门票收入超过200万元。为充分发挥奥运会特有的旅游延续效应,从2009年8月9日开始,青岛市城投集团在奥帆中心推出了一台独具青岛海洋特色的大型全海景演艺节目《蓝色畅想》。崂山道乐、星河大舞台、红叶红、飞天演艺工场等四台天天演的文艺演出,以及港中旅海泉湾大型演艺项目和银海大世界海上实景演出项目的筹划建设,在探索文艺演出品牌化、市场化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努力。

  多样化的区域性文化产业交易中心陆续建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发展专业性文化市场,建设了城阳国际工艺品城、山东路古玩城、李沧同源书画、胶州、平度和莱西水沟头等七大文化市场,初步构建起文化产品和服务交易场所。二是构建区域性文化交易中心,形成了具有地区辐射力的青岛文化街综合交易中心和青岛翰墨泉电子出版物物流中心。三是积极承办文化产业交易节会,举办了中国国产电影交易会、中国青岛(国际)印刷设备与成果展、青岛国际服装周等特色交易会。四是建立中介组织机构,成立了青岛市文化娱乐协会、青岛电影拍摄协会、青岛出版行业协会、青岛发行行业协会、青岛印刷行业协会等十大行业协会,为各行业主体和专业市场的发展服务,促进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然而,应当看到,尽管青岛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有了一些突破,但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文化产业的总量规模有待于扩大。相比国内一些先进城市,甚至与自身经济发展总量规模的庞大形成对比的是,青岛市文化产业的总量规模并不大。青岛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虽然在山东省属于领先地位,但放到全国范围看,尤其是与一些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市作对照,则青岛市的差距是明显的。

  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定位与产业结构有待于明确和优化。从经济方面看,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实施了以大型企业为骨干,带动经济发展的路子;以品牌为切入点,先做品牌,后发展壮大产业。相比之下,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定位不明确,切入点有待于明确。当前,面对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新形势,青岛市还缺乏一个反映青岛海洋特色,推动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城市文化定位,发展目标不够明确,重点不够突出,文化建设的特色还不够鲜明,需要对文化建设有一个新的定位。从结构上看,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以图书、影像等文化用品,以及服装、餐饮、印刷设备和相关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而网络文化、创意动漫、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广告会展等高附加值的业态则较为薄弱。不仅如此,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也不够,扶持资金还没及时到位,有些税收、奖励政策还没有落到实处,文化企业在发展中依然面临着诸多瓶颈和障碍。

  文化产业高端人才严重匮乏的情况有待于改变。文化产业的高精专人才相对缺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够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在高端产业里缺乏掌握高科技、善于经营管理的拔尖人才,成为阻碍文化产业提升科技含量、扩大产业规模的瓶颈。以《蔚蓝青岛》的制作为例,编剧策划、舞美设计等高端创作都是聘请北京方面的专家设计完成的。在其他行业,高端的文化产业人才,如创意设计、动漫设计、演艺策划、编剧编导等方面,同样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人才匮乏情况。由于众多文化企业规模较小,人才匮乏,不仅导致在国际国内缺乏叫得响的知名文化企业集团和文化创意产品,而且导致了缺乏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文化产业主体。

  文化消费需求有待于提高。没有生产,当然无所谓消费。但是,缺少消费的有力支持,生产就难以为继。毫无疑问,青岛市近年来的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与之相对的是,文化产业的大众消费力却停滞不前,这与它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领先地位是非常不相协调的。与发达城市相比,青岛市居民包括在单位工作的居民尚未形成自己主动花钱进行文化消费的观念,这一方面确与民众的实际收入水平和价格因素有密切关系,如时下的电影门票、图书价格、正版音像制品价格等文化产品,相对于民众收入而言是比较高的,部分展馆门票和各类演出票价脱离了百姓的实际消费能力,致使居民主动参与性不高,文化有效消费需求不足;另一方面,还与多年来养成的消费习惯尤其是文化消费习惯有关,即往往重视看得见的有形物质消费,忽略或不重视精神消费,将精神消费看作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忽略了文化产品消费能够给人们带来更高的精神享受和信仰培养。可见,居民文化消费有效需求的减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青岛市发展文化产业,要按照党中央关于“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的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环湾保护、拥湾发展”和建设滨海现代文化名城的发展思路,利用所拥有的丰富的海洋文化历史资源、优越的海洋区位优势、雄厚的海洋经济基础、发达的海洋科研力量、独特的海洋旅游资源,立足现代、面向未来,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加强资金、政策措施方面的扶持力度,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文化产业在“十二五”期间有一个较好较大较快的发展。

  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既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的要求,也是提升青岛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此,要加大投入,建设一批具有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和重大示范作用以及产业拉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如加快建设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中国国产电影交易中心、红锦坊创意工坊等重点项目,尽快启动山海经文化产业园等;完善全市文化票务网络、电影院线网络、文艺演出院线和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平台等服务项目建设。同时,还要健全全市扶持文化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认真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如在扶持政策中涉及的土地、税收、融资等政策,并积极做好与国土、税务、银行等部门的协调工作,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另外,加快培育各种类型的文化产业企业,优化文化产业所有制结构,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力争在演艺、影视、出版发行、动漫游戏、新媒体数字节目制作和工艺品制造等领域培育出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

  开展文化企业的普查工作。文化产业属于新兴产业,不像其他成熟的产业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比较明确的界定。正是由于对全市文化产业的底数尚未完全摸清,对文化企业的生产规模、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经济效益等尚未全面详实掌握,因此,开展文化产业基本情况的普查很有必要,包括对全市范围内文化企业的经营特色、经营规模、经营意向等内容登记造册,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的《青岛市文化企业名录库》。同时,还要细化工作,配合统计部门做好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定期发布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加强形势分析和预测、预警工作,发挥文化产业统计在政府决策和公共服务中的信息、咨询功能,为加快全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扩大文化需求,改善消费条件奠定必要的基础。

  构建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交流服务平台。总的来看,青岛市的文化产业人才无论是总量,还是在结构上还相对缺乏,还不能够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加大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工作力度。要积极建立以高等院校为主体,专业学校、专门培训机构为辅助,与国外合作办学为补充的人才培养体制,努力造就一批高层次、创新型文化领军人才。同时,要建立完善人才引进制度,给予多种形式的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外文化名人和优秀文化经营人才来青创业;完善文化人才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予以奖励,以促进高层次、高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集聚。另外,还要推荐高校文化专业学生到相关企业工作或实习,为文化产业输送人才,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加强对民众文化消费观念的引导。加强对民众文化消费观念的引导,是拓宽多元化的文化消费渠道,实现文化消费快速增长的重要渠道之一。对此,应积极合理地引导居民的文化消费,按文化消费需求调整文化商品及服务的生产与布局,改变供求不对路的现状。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媒体向社会宣传和介绍现代社会的“文化消费”概念,让城乡消费者逐步树立起文化消费的观念和意识;另一方面,要继续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品牌,以品牌产品和品牌经营提升文化消费市场的品质。从现实看,无论是乐器、视听设备、工艺品、影视图书出版等文化产品,还是旅游、文化教育、体育休闲活动、演艺娱乐等文化服务,只有依赖于品牌化的生产和经营,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关注,才能得以繁荣发展。还应创造多元化的消费环境,开发丰富多元化的文化生产线,生产不同档次、不同规格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居民的文化需求。 

责编:史海

登录 | 注册 我要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