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母查找动画片 更多

蔡武建言文化产业:中国元素国际表达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7日 10:17 | 来源: 少儿台

在“十二五”开启之年,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接受了《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专访。蔡武就未来五年我国文化发展的目标、重要措施,在科学发展观和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指引下继续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话题侃侃而谈,让人不仅看到了我国文化产业在“十一五”期间的辉煌成绩,更看到了文化产业的灿烂未来。
  
  1 文化发展新思路:“双轮驱动”、“文化民生”
  
  在我看来,“文化民生”是文化工作的目标和重点。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和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指引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报》:蔡部长,“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蔡武:我认为,这首先体现在“双轮驱动”、“文化民生”等文化发展思路的形成。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我们党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初步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初步回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为什么要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和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大发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时代号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特别是2010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又多次论述和强调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
  
  在我看来,“文化民生”是文化工作的目标和重点。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和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指引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此,文化系统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逐渐形成了坚持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和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双轮驱动”、“两翼齐飞”的文化发展建设思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和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坚持政府主导、财政支撑,这是政府的责任;在经营性文化产业领域,政府保持宏观调控,履行政府调节、市场监管和提供服务等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2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文化体制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繁荣。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以来,党中央更加系统、全面地提出了加快文化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在过去五年中取得了哪些成绩?
  
  蔡武:文化系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取得明显进展。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文化系统紧紧围绕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等重点环节,坚持“两手抓、两加强”,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指导,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成绩显著。
  
  一是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要求,文化系统积极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市场主体缺失、竞争力不强的状况得到改变。文化部直属单位体制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东方歌舞团(国家歌舞团)、中国文化报、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中国演出管理中心等单位实施转企改制,连同已实现转制组建的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其原事业单位1020个事业编制已经被核销,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顺利推进。
  
  二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力度加大,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目标,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深化。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创新稳步推进。
  
  三是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转企改制国有院团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10月末,全国已有341家国有文艺院团完成或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演艺产业布局得到优化,现代演艺产品流通体系不断完善。保留事业性质的国有院团内部机制改革取得显著进展,并在推进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经营管理等内部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一批民营院团获得较快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注册的民营院团已超过6800家,年演出在200万场以上,为繁荣演出市场,尤其是服务基层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有院团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各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管理体制逐步建立,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形成。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逐步转移到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实现了由主要办文化向管文化、主要管微观向管宏观的转变,实现了由行政管理手段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多种手段的转变,依法行政、科学管理的水平显著提高。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否可以说过去五年间文化朝着大发展大繁荣迈进是文化系统改革带来的成果?
  
  蔡武:当然。文化体制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几个数据可以让我们有更直观的感受。截至2009年,全国共有各类文化单位、机构30.58万个,从业人员198.24万人。全国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6139个,从业人员20.8万人。全年原创首演剧目1578个。全年共演出120.1万场,国内观众达8.2亿人次。其中,到农村演出74.1万场,占总演出场次的61.7%.全国文化部门的艺术表演团体2644个,全年原创首演剧目1209个,全年共演出44.9万场,平均每团演出170场,国内观众达到4.5亿人次。2009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8400亿元左右,比2006年增长63.97%,快于同期GDP的现价增长速度3.2个百分点。
  
  《中国社会科学报》:下一步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蔡武:“十二五”期间文化系统改革的主要任务,一是深化经营性文化单位体制改革,加快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完成转企改制任务,推动已转制的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打造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努力培育国际知名文化企业品牌。二是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深化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激发发展活力,突出公益属性,强化服务职能。三是深入推进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推动歌舞、杂技、曲艺、话剧、地方戏曲等大多数国有文艺院团基本完成转企改制任务,重点推进县级国有艺术表演团体改革与发展,逐步建立起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以骨干演艺企业为引领、大量中小演艺企业为基础的演艺市场格局。四是推进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3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
  
  《中国社会科学报》:目前,各行各业都在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请您介绍一下“十二五”期间文化发展工作的重点。
  
  蔡武:刚才谈到的进一步深化文化系统改革是“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这些都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有什么重大政策措施来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蔡武:一是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长效机制。提高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水平,继续完善国家、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六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覆盖。
  
  二是深入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和数字图书馆建设,丰富城乡基层公共文化资源。
  
  三是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力度,继续推动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向社会免费开放,推进服务模式创新。
  
  四是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老年人、未成年人、下岗失业人员、低收入人群、残障人群等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五是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实施“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丰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生活。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一再强调,要充分发挥文化在引导社会、教育人民、促进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可否理解为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是实现文化在以上几个方面的重要功能的途径之一?
  
  蔡武:是的。所以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并重,坚持精品创作与活跃基层群众生活并举,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这也是“十二五”期间的一个工作重点。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努力推进管理手段创新,综合运用资金支持、文艺评奖、舆论引导等手段,加强对艺术事业的宏观管理。设立国家艺术基金,改革艺术评奖,增强艺术院团、美术馆、画院创作演出(展览)能力。
  
  二是努力实施精品战略,继续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保护与扶持规划”、“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国家美术收藏和捐赠奖励工程”等,推出一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优秀文艺作品。努力实现艺术门类全面协调发展,既要抓好精品创作展演,又要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既要抓好代表国家水准、体现民族特色的艺术品种,又要抓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艺术形式。
  
  三是努力开拓艺术传播渠道,积极拓展优秀文艺作品传播、普及和提高的机制、途径,深入研究国内国际演出市场,通过多种方式扩大优秀艺术作品的知名度和观众覆盖面。
  
  四是重点抓好“国家艺术创作引导扶持工程”,主要包括精品剧目扶持计划、部分艺术品种阶段性引导扶持计划、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创作重点扶持计划、优秀艺术院团引导扶持计划、优秀艺术作品推广计划、国家美术发展计划、文艺理论与批评扶持计划以及优秀艺术人才资助扶持计划等,通过工程实施,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艺术人才、艺术院团和文艺研究论著、文章,建立起国家扶持艺术创作与生产的长效机制,推动艺术事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登录 | 注册 我要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