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母查找动画片 更多

文化产业聚集区悄然布局中小城市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0日 13:11 | 来源: 少儿台

傅才武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开始向特色中小城市延伸的文化产业园区具备科学可行的规划和明确的商业模式,从现实角度看,建设一个文化产业园区并不能左右城市的经济或文化结构。

  武当太极湖文化产业聚集区依托天然的武当山太极湖地区文化成立,作为中国中部内陆的武文化产业聚集区,从2008年发展至今,日益成为推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的强大动力。如何将无形的文化资源与有形的产业资源结合,并促进区域产业发展是管窥文化产业园区个案的目的,傅才武对此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武当太极湖文化产业聚集区标志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史上中小城市文化产业聚集区发展时代的悄悄来临。

  文化园撑起经济圈

  “过去所有文化产业聚集区都建在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西安、沈阳等。山东曲阜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虽起步较早,但发展速度远不及大城市的文化产业园区。然而,以2008年武当太极湖文化产业聚集区建设为界,我国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开始向特色中小城市延伸。不仅曲阜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速度开始加快,一些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也开始向中小城市挺进,建立连锁产业链,如深圳华强集团旗下安徽芜湖方特文化产业园区等项目的崛起。我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傅才武认为,武当太极湖文化产业聚集区的创新处在于,它标志着文化产业聚集区发展新时代的来临。

  文化产业聚集区的带动意义不仅限于此,还表现在对“鄂西生态文化圈”的区域建设上。2008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鄂西生态文化圈”,将湖北西部经济欠发达的8市(州、林区)整合成为经济、文化和社会综合协调发展圈,以圈域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为引擎,推动鄂西区域的跨越式发展。在这种区域发展战略框架下,武当太极湖文化产业聚集区成为鄂西圈域发展的增长极,其180多个项目、近200亿元的投资预算规模和1000万旅游人次的园区发展规划目标,成为鄂西圈域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结构性的支撑力量。

  确立标准比“挣钱”更重要

  文化产业园区对城市发展的助力有多大,傅才武认为需理性看待:“从现实角度看,建设一个文化产业园区并不能左右城市的经济或文化结构。目前纵观全国,除北京、上海、西安等少数几个大城市的文化产业园区对全市的GDP有较大贡献之外,其他地方很少见到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能对地方政府GDP产生较大影响。至少从现有的案例看,文化产业园区对于城市或区域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提供一种近乎议程设置的传播效果,城市特色‘文化名片’的意义似乎要大于直接的GDP贡献。”

  这无疑给急于“上马”文化产业园项目的人“泼了冷水”,但傅才武也指出,这不过是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初级阶段的现象。国外成熟的文化产业园区能提振信心。比如美国好莱坞电影产业园区、百老汇戏剧产业园区。美国纽约前市长朱利安尼曾说,“百老汇即是纽约的同义语”。“当然,这是一种站在全球文化市场顶端之上的‘赢家通吃模式’,全世界也就美国这两家,别无分店。不过,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日益壮大和产业园区的日渐成熟,未来文化产业园区可能会提供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的双重价值,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文化产业园区也将会达到这种目标状态。当前对于学界与政府来说,深化对文化园区的理论认知、形成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标准规范,比评价某一园区对于一个城市或区域发展的作用更为重要和紧迫。”

  

  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双赢之道

  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要以文化生态资源为依托,然而园区建设对原生态文化资源的破坏也是有目共睹,如何实现园区内产业发展与生态文化资源保护两个目标的平衡?目前,全国文化产业界已经探索出一些成功的模式。如限制性开发模式、核心区处的新区增量开发模式、价值链下游开发模式等。

  傅才武认为,在一个产业园区的空间内真正要实现这两大目标的协调平衡,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园区要有一个高水平和科学可行的规划,借助于规划的强制性措施,明确鼓励、限制、禁止的领域,形成园区科学发展的战略性约束力量;第二,要研讨并明确园区的商业逻辑,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园区的商业模式,如将园区的主体产业规划建立在创意产业或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产业链之上,将经济价值的实现建立在生态文化资源的核心价值保护之上,以保护核心文化生态价值的措施约束经济行为的外部性,从而在园区形成保护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价值的内生力量。

责编:史海

登录 | 注册 我要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