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母查找动画片 更多

面向2020,我国应确立“文化立国”战略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0日 12:57 | 来源: 少儿台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进入千禧年第二个十年的第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同时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文化产业在这个具备时代感、历史感的时间点上应确立‘文化立国’战略。

  “文化立国”:生逢其时

  “文化立国”的战略构想在去年11月逐渐明晰。在参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时,向勇作为子课题负责人之一,与课题组成员便产生了“文化立国”的战略构想。

  2010年是实现“十一五”时期各项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收官之年,2011年则是全面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重点年,也是研究制定“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关键年。作为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未来十年将是中国文化产业迅速壮大并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十年。

  向勇认为,在这一阶段,国家应当把文化逐步提升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使人民变得高贵、体面、有尊严的生活方式。文化产业能够给人们提供这样的生活方式。文化产业能推动人成为一种全面发展、自我实现的人。“马尔库塞认为,生活在当代工业社会的人是‘单向度的人’,而我们今天要成为‘多向度的人’,文化产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依托方式。”

  不应只考虑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

  向勇进一步指出,文化产业发展至现在,是一个最有希望、最有生命色彩的产业,既有经济价值又有文化价值,文化产业不会只产生经济意义,然而很多地方和企业发展文化产业时只考虑其经济价值,只考虑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这是不可取的。

  相较于我国已确立的“人才强国”、“科教兴国”战略,“文化立国”的表述很特别。向勇解释说:“‘文化立国’不同于‘文化强国’和‘文化兴国’,后两个概念对中国来说都不现实。从‘强国’的角度来说,我国与文化、艺术渗透在生活各个领域的奥地利不能比;从‘兴国’的角度来讲,我国已经提出的‘科技兴国’、‘经济兴国’等战略的位置是不能替代的。‘立’一方面包含稳定、长远、稳固的意思,这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文化立国’的战略并不排斥‘科技兴国’和‘教育兴国’战略。”

  “文化立国”的五连奏

  向勇介绍说,“文化立国”的战略包含五大方面:首先,要提升中国文化的人文内涵,提升国民的精神高度。其次,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第三,推动各个政府部门积极落实文化责任。第四,鼓励国民文化消费。第五,加强文化的国际推广。

  文化责任不仅仅是文化部门的事,向勇解释说,文化与政府的每个部门都有关系,工信部和商务部就应该引导商品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例如,爱国者设计了融合中国瓷器文化元素的U盘,市场反响热烈。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的设计可以参照此法,使人们在使用商品的过程中同时感受中国文化,使文化像毛细血管一样扩张到生活的每个方面,这是政府的每一个部门都应有的意识。

  为了达到这种目标,向勇建议出台《文化产业促进法》来规范各个部门的行为和权力边界,缓解权责不明、多头管理的现象;另一方面,未来十年建立权威性的统计指标分类,每年由政府发布一个科学精确的数据报告,使政府的政策引导更有针对性,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更规范。

  “中国文化的境外落地不应盲目乐观。不管是在演艺业,还是在图书出版和影视业,我们的文化产品并没有进入国外主流社会,但是媒体的夸大宣传以及从业者的盲目乐观,给人们造成了一种假象。”向勇认为,我国文化的国际推广应采纳“文化软实力”概念的创造者约瑟夫·奈所说的态度:采取小平同志“韬光养晦”的思想,保持审慎的自信和乐观,这样既不会让美国等西方人担忧,又不会自大。

  涉及到具体实施环节,向勇建议政府可以创办“全球故事大赛”等类似的活动,鼓励将中国文化和中国元素用文化产业的方式来创意。同时,制定相关的政策奖励和资助帮助中国文化进行国际推广的境外机构和境外人士。

责编:史海

登录 | 注册 我要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