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母查找动画片 更多

好莱坞祭起技术大旗 3D电影走向何方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6日 10:25 | 来源: 少儿台

  2010年是3D技术在好莱坞全面开花的一年。许多高投入、大手笔影片借3D技术的东风,票房一路飘红,成为去年北美各地院线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3D技术最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成为好莱坞众多影视制作公司追捧的新事物,但不久就因无法解决固有的技术问题,逐渐淡出市场。好莱坞各家电影公司重新拥抱3D技术,要从2009年12月中旬在北美上映的科幻巨制《阿凡达》算起。

  因执导《泰坦尼克号》而声名卓著的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12年磨一剑,采用独自开发的3D技术,耗资两亿多美元,推出《阿凡达》这部鸿篇巨制。《阿凡达》上映仅41天就打破了此前《泰坦尼克号》保持的国际市场票房纪录,上映47天后刷新了北美市场票房纪录,在国内外市场狂赚27.8亿美元,把电影制作水平和攫金成绩抬升到新的高度。

  见此情景,其他公司纷纷祭起3D技术大旗,开始采用RealD 3D、Dolby 3D、XpanD 3D、MasterImage 3D和IMAX 3D等成熟技术拍摄影片,或者在现有2D技术的基础上对影片进行转换。

  2010年被誉为3D技术的元年,世界电影业因此发生了一场深刻革命。从2010年3月起,3D影片纷纷走进北美各地影院。在3月5日至4月2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有《爱丽丝梦游仙境》《驯龙高手》和《诸神之战》3部3D大片公映。2010年下半年,3D大片更是以平均每月3部的速度进入北美各大院线,使得全年的3D影片数量增加到25部。

  无论是《玩具总动员3》《食人鱼3D》《卑鄙的我》等动画片,还是《纳尼亚传奇3:黎明踏浪号》《创:光速战记》等动作大片,抑或是《格列佛游记》等真人饰演的影片,均以亦真亦幻的视听效果征服了众多观众。虽然3D影片的票价平均每张要比普通电影票贵至少3.5美元,但趋之若鹜者众,这也使得好莱坞各大影片制作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大量情节不同、效果相似3D影片的狂轰滥炸,难免使人陷入审美疲劳,进而产生抵触情绪。《诸神之战》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这部影片采用常规技术制作,在后期制作阶段才转化为3D格式,但视觉效果与真正的3D影片存在较大差距,最终这部影片黯然退出市场。以评差片为己任的金酸梅奖在1月4日发布的候选名单中也把《食人鱼3D》《生化危机4:战神再生》等3D大片收入新设立的“滥用3D”奖项之下。

  一些厂商看到蓬勃发展的3D技术带来的隐忧,并开始与其保持距离。华纳兄弟公司在后期制作《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时,刻意没有把此片转换为3D格式,转换所需巨额费用固然是一大因素,但对3D技术究竟有多大魅力,制作方心里还是没底。《食人鱼3D》等3D大片在票房争夺战中败走麦城,让部分电影人的头脑稍微清醒。

  然而,尽管这样,许多好莱坞电影人仍旧执著地要在3D技术大道上继续前行。包括中国台湾艺人周杰伦主演的动作大片《青蜂侠》、动画片《功夫熊猫2》《加勒比海盗4》和《鼠来宝3》在内,2011年将有30多部影片直接采用3D技术投拍,或者在后期转换为3D格式。就连卡梅隆也筹划拍摄《阿凡达》续集。与此同时,电视厂商也积极开发3D技术,准备让更多观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3D技术的美妙效果。

  随着更多业界人士认识到3D技术带来的无穷魅力和伴随而来的高额利润,今年会有更多影片采用3D技术制作,以便分食这张利润丰厚的大饼。2011年,3D技术将给电影市场和电影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恐怕只有到岁末才能找到答案。

责编:史海

登录 | 注册 我要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