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母查找动画片 更多

不伤和气的争辩妙招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3日 09:57 | 来源: 少儿台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相异于自己的人。大至思想观念,为人处事之道,小至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一评论。这些程度不同的差异都会外化成人与人之间的争执与论辩。留心我们周围,争辩几乎无所不在:一场电影,一部小说,一个特殊事件,某个社会问题都能引起争辩;甚至连某人的发式与妆饰也能引起争辩。从某种意义上看,不同见解的争辩过程玉是寻求真理的过程。辩论,就是为了探求真理,坚持真理,维护真理而相互劝说。然而由于论争的任何五方都想推翻对方的看法,树立自己的观点,故比,辩论和寻常说话不同,它是带有“敌意”的语言行为,因而有所谓唇枪舌剑之说。于是,大凡争论留给我们的印象都是不愉快的,最容易使我们良好的交际愿望落空。如果你能够在论辩之前多投入一些思考,在论辩结尾搞好“善后”工作,就能使你在辩论这种特殊交际场合,既做到个人心情舒畅,探求了真理,又不伤人际和气。

  一、 为争辩定下一个积极的格调

  (一)避免无益的争辩

  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意见与人相左时,当你的言行遭人非议时,你的知一本能大概就是奋起辩驳。许多毫无意义的事情往往就在这时发生了。为了避免无益的辩论,此时,你需对如下问题进行冷静思考:

  1.如果你能最终获得争辩的胜利,它有什么意义?没有什么积极意义,大可不必动用你的”唇枪舌剑”,一笑置之最妙。同样,你向别人提出”挑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有价值的,通过争论使自己和他人都能受到启发和教育的问题,不必在那无关宏旨的细节琐事上做文章。

  2.你的辩论一番的欲望更多的是基于理智还是感情原因?----诸如虚荣心、表现欲望或面子上下不来。如果是感情原因,大可就此打住。同样,我们向人提出问题是否有感情的因素?如有,就同辩论的实质----探求真理背道而驰了。所以最好别去做这种不积极的提示而把他人引入无谓争辩的歧途。

  3.对方是充满敌意的吗?他对你有深刻成见吗?如果是,那么在这种非理性的氛围中最好不要再火上浇油。同样,如果你是处于这样一种心境,绝对不要向对方提出论题辩论,因为此时你提不出理性的论点,在辩论伊始,就注定了你失败的命运。

  (二)使争辩成为一种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换

  辩论是为了明是非,求真理。只要我们的辩论出自公心、就能采取积极的态度,使用积极、文明、恰当的论辩语言去参加辩论。

  1.树立正确的辩论价值观,即为追求真、善、美而去积极地争辩。做到观点正确,旗帜鲜明。

  2.树立正确的辩论道德观。把辩论置于科学基础之上。以理服人,让事实说话。辩论者要有高深的涵养;不搞诡辩,不揭隐私;不搞人身攻击;不把观点的敌对引申为人际的敌对;不靠嗓门压人,有理不在声高,如果你能有制有节的音调语气道出你的理,其效果不亚于如雷贯耳。

  3.用真情、善意、美感与人辩论,就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理与情恰恰是列车通往“积极争辩”的双轨,缺一不可。有位诗人说过,全是理智的心,好像一把全是锋刃的刀,让使用它的人满手流血。在争辩中,理是争的目的和取胜的保证。然而人又是感情动物,如果你在论辩中既能做到以理制理,又能以情明理,你的辩论将会成为一种愉快的、和平的思想交流。你们彼此会以这样的话语来结束论辩:“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您让我心服口服”。真正是既争出了公理,又增进了人际和谐,达到了积极论辩的目的。

  二、掌握“解剑息仇”的妙方

  经过一阵唇舌剑,胜负已成定局。做好辩论的善后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生活中,观点的对立极易产生人际间的隔阂。因此,学习辩论语言既要学会辩论技巧,更要懂得如何“解剑息仇”,这是在辩论这种特殊交际场合下,社交者做到言谈有“礼”的最高境界。下面就是使你达到这最高境界的三个途径:

  1.如果你失败了,而且败得其所,必须要有敢向真理低头的胸怀。向真理低头并不等于向论辩者本人低头。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你所服从的是对方所道出的真理,只能说你同他一样,对下理有了同等水平的认识。在人格你们永远是平等的。所以,当你败下阵来的时候,应该以坦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在这场争辩中所受的教益,以此道出你人格的伟大。在心理上足以弥补因辩论失败所造成的遗憾。

  2.如果你在辩论中已经眼见对方哑口无言,败势已定,便应拿出不杀降者的气魄来,一是主动打住话题,结束对立场面;二是巧妙地对为对方搭个台阶,让他在不失面子的前提下得以“平安下台”,胜负自是彼此心照不宣,何不抓住重归于和平的机会呢?

  3.如果你因辩论的需要而已经把对方打得一败涂地,切不可为了一点点虚荣把旗帜挂在脸上。人在得意时,克制更是一种美德。争论结束后,给对方端一杯茶,笑言一句:“瞧我们像孩子一样,这么认真!”或轻松自如地转一个话题。请记住:争论是一回事,人际交情又是一回事。人性都有很软弱的一面,易被击垮也易被扶起,你只要说一两句得体的话语,便可恢复一个刚刚失去的心理平衡,让他重返愉快平静,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转帖】理智和冷静帮助你搜寻已存的经验  

  争辩的技巧

  ========================================================

  来自:中华说网

  从争辩所获得的胜利,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无意义的争辩不仅使个人的精神、时间、身休,都蒙受损失;而最可怕的影响,却是在社会关系上,因争辩而发生不合作的现象。社会减少了合作能力,进步自然也有了限制。

  喜欢争辩的人,表示他的自尊自大。避免跟人争辩最聪明的方法,就是同意对方的主张,不必间他的意见是如何可笑,如何愚笨,如何浅薄,你用礼貌对答他,你无条件的赞成他的意见,佩服他的见识和聪明。以后你立刻避开他,在不必要的时候,你不要跟他交往。你要获得胜利,唯一的方法使是避免争论。你抱着不抵抗主义,让向你进攻的人,自动停止他的策略,你的精神不能耗费于无益的争辩。不但避免普通的争辩可能;就是避免有目的进攻的争辩挑战,也同样有可能。你的心目中只须记住:用爱解仇,仇可立解,以恨止怨,怨必更深。

  林肯劝戒他的属下说:“你们的工作,难道不够繁忙吗?为什么还有多余的时间,去跟人们争辩呢?况且互相争辩,总是得不偿失”。我举个例说,我们去和疯狗争一条路,究竟是不是值得的呢?我觉得你应该立刻让开它:否则,你如果被它咬上一口以后,虽然立刻把它打死,但是你已经得不偿失了。

  一般所谓讨论是以理智做出发点,而争辩完全属于情感的。你在人家讨论以前,你得先考虑一下,这件事是否有讨论的必要,对方是不是可以与之讨论的人,倘若你认为是可能的,那么,你便阐述你的意见,但是希望你注意这几点:①清楚明白;②简单;③言词锋利;④语句动听。万一双方的讨论,有涉及意气或感情的时候,你应该立即停止。就是对方要跟你呶呶不休的时候,你也应当坚决终止所讨论的问题。因为感情冲动,常是一发而不可收拾;你要保持情谊,那么不如暂时牺牲一下个人的主张。反正真理总是不可混灭的,你当深深地体味这句话。

  有的时候,争辩是无法避免的。在争辩的时候,大家几乎忘记了理智,纯是受着感情的支配,每个人都可能说出一些感情冲动的话。因为争辩的时候,双方只是在闹意气,往往失去理智,任凭气愤情感冲动,甚至因此而牺牲多年的友谊。要记住,争辩时的心灵表现,实在已经超越了常态,而这种心灵表现,却是有害无益的。许多聪明的人,他知道争辩无益,于是用各种聪明的方法,来解决与对方的争辩。他用一种开玩笑的方式,使争辩变做胡闹,使大家都一笑置之。

  争辩会自然剧烈下去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步步进逼,使对方恼羞成忍,那么争辩的场台,一定剧烈得不堪收拾。如果辩论不能完全避免,有时为了正义,也得不惜热烈举行舌战,而且必须坚持到底。

  但在不可避免的辩论中,也有种种辩论的方怯,若辩论的目的是在寻求真理,这种辩论的方法,可以分下列几种:①暴露全部的错误,把对方的理由、弱点完全部揭露出来;②暴露对方理由重心的错误,提出对方理由的重心,加以无情的驳斥;③对比式的说明,使对方的错误和自己正确的意见互相对比。

  三国时,诸葛亮特到吴国去请出兵共同拒曹。那时,孙权部下除了周公速和鲁肃外,却都主张和曹操讲和。于是诸葛亮便用他的口才,来和所有的吴国臣将辩论吴国应出兵助蜀汉以拒曹魏的理由,在诸葛亮和大家相见的时候,吴国的谋士张昭先用说话来挑动诸葛亮,他说:“昭是江东没有才能的人,不过听得先生高卧在隆中,自比管仲于毅,可有这样的话吗?诸葛亮笑着说,“这是我生平极小的比喻呀!”张昭说:“近来,听得刘备三顾茅庐,幸得先生相助,仿佛如鱼得水一般,想席卷荆州,但现在却一旦属于了盲操,会是什么样子呢?”诸葛亮知道 张昭是吴国第一个有名的谋士,现在应该先说服他,所以就回答说:“我以为取汉中的土地,易如反掌。我主刘备躬行仁义,不忍夺取同宗的土地,所以竭力推辞不取。但是刘琼不懂事,误中了奸臣的好计,暗自投降了曹操,这样就使曹魏更加猖撅了起来。此刻我们的主人,在江夏屯兵,自然别有所图,这等事,你们又怎能知道呢?张昭说,“照这样说来,先生的言行,岂不是矛盾了吗?你是自比管仲乐毅的,可是管仲在齐桓公那里“做宰相个称霸天下,乐毅帮助弱小的燕国,也夺取了齐国七十多个城池,这两个人真是英雄大才。先生在茅庐中,但知向风月示傲慢;但现在既然帮助了刘豫州,应当替生灵除害,剿灭乱贼反臣才对。但刘备在没有得先生相助的时候,尚且能纵横,天下,割据城他,现在得了先生以后,却见曹兵一出,便弃甲抛戈,望风披靡;如今失地无数,连安身的所在也将没有了。难道管仲乐毅,也是这样的吗?诸葛亮笑着回答说:“鹏程万里,燕雀焉知鸿鹊之志;比如人害了重病,当先饮以粥汤,服以和药,而使脏腑调和,形休渐安;然后才可以治以猛药,服以肉食,从而病根可除,人命赖以救治,不这样做,徒想用猛药来挽救生命,岂不是妄想?刘备寄迹在刘表那里,兵不满千,将也只有关张赵云几个,这正和人害了重病一样子,在新野那山僻小县中,人口稀少,粮食缺乏,刘备在那里也不过是权以容身,说不上想坐大。可是虽在那种兵甲不完,城廓不固的环境中,那一次博望的火攻,白河的水淹,使曹军心胆俱裂。我以为管仲乐毅的用兵,也至多这样罢了。至于刘琼的投降,刘备完全不知道,而且他又不忍夺取同宗的地方,这正是他大仁大义的表现。寡不敌众,胜负着也是兵家常事,从前汉高祖屡次被项羽打败,但垓下一战,总至成功;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一定的什谋,不是靠夸口逞舌可以收效的。”这一段话,是抓住了对方的弱点,予以错误的暴露,所以使张昭再没有话可以回答了。但另外一个人却又应声说:“如今曹公屯兵百万,大将干员,吞并江夏,即在目前,你觉得怎样?那是虞耀。诸葛亮听了,微笑说:“他虽拥兵百万,但都是袁绍刘表的乌合之众,何俱之有?”虞耀冷笑说:“兵败地失,现在正想向人求援,还说不惧吗。诸葛亮说:“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又怎能敌百万残暴之众,现在逞守夏口,这是等待机会哩。如今江东兵精粮足,且地势有长江的险要,但臣将们却都还要使他们的主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的耻笑,从这里看起来,刘备真是不害怕曹贼了,这是抓住对方的弱点所在,加以批驳,自然使他们无法对答了。正在这时,步骘又插嘴说:“孔明先生也想学张仪苏秦的口舌,来游说东吴吗?”诸葛亮反问说,“你以为张仪苏秦只是辩士,但你可知道他们也是豪杰吗?苏幸佩六个相印,张仪两次相秦都是竭力帮助别人的,和那些畏强凌弱的比较起来,真是完全下同。你们听了曹操虚言大话,便畏怯请降,却笑起张仪苏秦来,岂不是可笑得很?”诸葛亮的反驳,是不是强词夺理呢,不,他是以对方的立场,驳斥他的错误的见解,这样,他又获得胜利了。

  辩论欲求胜利,应该使自己的知识范围扩大得很广泛,你的知识愈广,见闻愈多,那么材料也愈丰富,自然辩驳起来,也更能顺利。因为事理的真相,需要用各方面的证据来证实,你的知识领域狭小,那么你一定强于应付,而很容易流入于意气之争了。在辩论的时候,你应当注意自己的态度,许多人常常回力辩论意见,于是把平心静气的讨论。变成了怒目相向;因为大家的意见相争,常使好朋友变做仇敌。因此,必须把头脑放得很冷静,态度很沉着。心平气和,是你应该把握的秘诀,成功的人,常在暗中克服他人的意志,而决不涨红了面孔来大声争论。

  在辩论时,永远要避免正面冲突,回为普天下想得到辩论胜利的唯一方法一就是避免辩论,即使辩论会得到胜利,但那胜利也是空虚的,因为你永远不能得到对方的好感,你想到底愿意要哪一种:空虚的胜利还是人家的好感?二者决不可兼得。林肯曾申斥过一位与同事发生冲突的青年军官说说:“打算成大事的人,决不消耗时间去同别人争辩,也不容他承受争辩的结果损伤性情及失却自制。”

责编:史海

登录 | 注册 我要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