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母查找动画片 更多

2001年初赛第四场:信息传播发展会打击本土文化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6日 14:12 | 来源: 少儿台

  (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初赛第四场)

  信息传播发展会打击本土文化(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初赛第四场)

    正方:信息传播发展会打击本土文化(牛津大学)

    反方:信息传播发展不会打击本土文化(马来亚大学)

  正方一辩:世界上大多数所谓本土文化已经受到了同化,文化本身是在本土社区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现在文化的全球性对一般人的生活方式有深刻的影像,主要的是,该同化过程的意思是,虽然我们想得到的东西到处都唾手可得,但是这些东西都已不再具有文化意义,辨别每个国家文化的表面并不是办不到的,但是折对今天的辩论并无意义。首先,国家文化不代表本土文化,国民当然有共同的地方,但是这些特色并不算本土文化,我们必须给本土文化这句话下定义,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一种本土文化必须处于特定的位置,本土文化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制度,而且本土文化之内的信息传达具有封闭性的特点,不能把表面上的民族认同跟本土文化的实质性混为一谈,对表面文化的强调,不过是对全球化的一种机械性的反应,也有在政治上经济上保护和创造一种文化认同的目的。谢谢!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在一辩陈词中完全没有谈到打击的标准,如果连打击的标准都没有,那么今天的辩题你如何去衡量会否打击呢?这是第一个错误。第二个错误是,他告诉我们本土文化是有封闭性的,那我就想请问了,清末时期的本土文化,也就是中国当时的本土文化,难道没有自我封闭性吗?我方就是认为这种自我封闭性不是一个好的作用,反而是一种打击的作用,接下来让我开宗明义吧。反方马来亚大学:本土文化是某个区域的民族在应对生活的挑战时所约定俗成的精神、物质和制度财富。而每个本土文化有其区域的独特型,然而由于环境不断地变异,因此挑战也不断地变异,所以本土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创新,回应挑战,以延续其其生命力。人类学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文化的发展,其实是一个自我丰富和自我肯定的过程,没有一个文化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今天看文化有否受到打击,就不是看到底本土文化有否变化,而是看到底本土文化是前进了还是衰退了。对方辩友说本土文化被打击了,就必须论证出,信息化对本土文化造成了两个严重性的负面效果:第一是使本土文化无效地回应挑战,第二是使本土文化没有生命力再延续下去。发展是从完善到不完善的动态过程,而信息传播发展从以前的语言、文字、印刷、造纸技术就早已经开始了。所以我们认为,信息传播发展对本土文化有两个重要效果,第一是创造了资源,它对信息文化的发展和对文化与文化资源带来了一定的效果,让本土文化能够采集和参照外来文化。第二是延续的条件,信息传播发展让我们有效地储存文化的精髓,将我们的文化广泛流传,以凝聚民族的作用,这种种的作用,创造资源,延续条件,对方辩友什么时候就说成这是打击的效果了呢?因此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信息文化的发展不但不会打击本土文化,反而是对本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创造资源,使它回应社会的挑战,同时也使它回溯原点,使它源远流长。谢谢.

  正方二辩:我先要指出,我们要论证的是,信息传播发展对本土文化的打击,而不是信息文化传播发展对本土文化所带来的变化的好处和坏处。我要从两个方面来论证的是信息文化传播发展对本土文化的打击,即在社会结构上和精神上。首先从社会结构上来论证,信息传播发展包括新技术的延伸,就会打击本土文化,比如乡村社会接受现代化的信息,采用机械化耕作,不只是他们的劳动力需求减少了,而且他们再也不是自给自足的。第二在精神上,信息传播发展会使一种文化在信念上产生动摇。远的来说,历史上随着交通的发达,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某一个地方呢传播他们的教义,试图让更多的灵魂皈依到他们的某种宗教之下。往近的说,我们不能忽视,现在信息传播发展对人民的观念产生的影响,综上所述,信息文化发展会造成一种文化帝国主义,我方承认,本土文化有可能会用各种方法来抵制这种冲击,但是我们的立场还是不变的。信息文化发展会打击本土文化。

  反方二辩:对方一度告诉我们,信息文化发展会对本土文化造成打击,为什么呢?第一,是因为它改变了社会结构;第二,它改变了我们的精神价值观。可是今天改变就是打击吗?我方也承认信息文化发展会对本土文化造成一些改变,造成一些冲击,但是,今天我们要确认的是,改变本来就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有哪一个文化是在不改变的情况下发展的呢?所以今天对方根本没有论证它的改变构成打击。信息传播发展所带来的外来文化资源,促进了外来文化的采借,让它能够取长补短,综合创造。我们知道,中国五千年来的丰富文化,正是通过信息的交流,大量地采借外来文化,才能够兼容并蓄,海纳百川,让它成为了东方一股文化洪流,而唐代,中国以强盛的帝国更不耻向西天取经,“重汉而不排印,崇佛同时尊儒”,使长安成为当时世界文化中心。因为信息传播发展,佛教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哲学、艺术和语文,更为当时中国本土文化注入了建筑、数学、医学、天文学和语言学的新养料,如果这是打击的话,那对方是否说,清末的闭关锁国,才是中国本土文化的发展之道呢?第二,我们来看,信息传播发展让我们认识到外面世界的多元价值文化,通过参照外来文化,可以激发本身文化的自我创新,这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积极的自我更新。所以我们看非洲的马里也正是因为信息的逐步开放才使它的本土文化能够从蛮荒走向文明,从封建走向民主。如果这也是打击的话,那对方是否主张,每一个国家它必须是封闭性的,禁止所有的电视、电影和网络的进入,这才是本土文化发展之道呢?谢谢!

  正方三辩:我们已经谈到了本土文化和信息传播发展不能一起共存,现在让我们看看这方面的征兆,21世纪末,世界上6800种的语言中,有近百分之九十将可能消失,语言毕竟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一旦消息,就没有办法研究用这个社会的语言写下的记录。一个社会的文化也就会同语言一起消亡。而恰恰是信息传播发展导致了这种适者生存的情况,这是因为人们倾向于使用比较流行的语言。在菲律宾,原本生活在农业社会的人们,去向游客兜售纪念品和他们祖传的小物件,以致摆姿势给游客牌照谋生,上面谈到的现象都不再具有本土文化的特点,他们都不再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而这种事又由信息传播所促成的。谢谢!

  反方三辩:今天的辩论有点模糊,对方对于打击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对方把凡是改变就是一种打击,那正如我说,人类学家的观点说,只有对本土文化的发展规律造成严重的破坏,使它无法回应挑战,无法传承延续,这才叫打击嘛。因此对方错误的打击标准,延伸以下两个错误:第一,他告诉我们凡是结构改变就是一种打击,今天我们看到因为信息传播的开放过后,入非洲许多国家,如马里,入非洲等等,接收了西方的一些观念,结果从封建的君主制走向了民主的开放制,请问对非洲人来说这究竟是打击还是帮助呢?第二,对方谈精神价值方面,他告诉我们一学习到外的观点就是失去了权威性,我们承认我们学习了西方的民主和自由思想,然而我们的儒家思想就因此失去权威性吗?不见得吧?信息传播发展带来的只是让我们多一点学习参照和创新的资源,这本身是促进本土文化的发展,又怎么会是打击呢?今天,16世纪的印刷术和21世纪的网络技术跟信息的文化能够广泛流传,深入民间。早期孔老夫子在弘扬其学说的时候,也必须驾着破车去游说列国,疲于奔命。而现在呢,你需要花几元买一本《论语》,或干脆免费上网就能够了解到儒家的思想了。再来,无论是台湾的故宫博物院还是巴黎的卢浮宫,都相继在网上设立了虚拟博物院,介绍自己的本土文化,而且还相互联系呢。这是文化交流还是文化打击呢?第三,凝聚群众,我们说海水到处就有华人,没有信息传播的发展,我们怎么联系两岸三地及海外的华人共创学术盛事,文化响宴呢?今天新传媒主办这场国际赛会,从联络、宣传甚至到转播,哪一项不是靠信息传播的发展呢。如果说这是打击本土文化的话,那么来自世界各地八所大专齐聚一堂,进行信息和知识的交流的时候,对方不会不把他理解成是八国联军在攻打着新加坡的本土文化呢,谢谢大家!

  自由辩论(节选):

  正一:你们都在讲中国、非洲,我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去过这些地方,但是我们知道中国、非洲有很多民族,很多本土文化,那按照你们的定义,按照我们的定义,没有什么意思,你们可以说不打击本土文化,但是基本上,非洲有很多本土文化,所以怎么不打击啊?(笑声、掌声——估计在笑老外讲不清楚)

  反三:我方确实没有到过中国和非洲,但是通过信息传播的发展,通过网际网络新兴的技术,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国跟非洲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也正因为这样子,我们才能了解到因为信息传播的发展,因为信息的开放,才让它从封建走向文明,请问封建走向文明,它为什么又会是打击呢?

  正四:……

  反四:区区在下就到过北京,北京人有一个电视剧可以看到广东的粤剧,请问粤剧对北京的本土文化如何是一种打击呢?

  正一:对,北京看粤剧,那就是他们的文化,他们的本土文化被广东的文化打击,因为他们的文化受到了广东的文化的影响,所以改变了,改变就是打击。因为文化跟以前不一样了。(笑声、掌声——我实在是快看不下去了)

  反二:学了粤剧不代表就改变了本身文化,就像我学了马来语、学了华语,就不代表我会忘记我福建祖宗的话一样。……

  反四:我想请问新加坡有没有本土文化呢?

  正一:没有。对不起。但是我告诉你在哪里可以找到本土文化,在美国的亚马逊那里还有一些,还有梦诺教派,那里还有一些。……

  反二:对方把土著文化跟本土文化混淆了,对方说只有那种族群的、偏远的才是本土文化。今天我方说的本土文化是某一个地区人民习以为常的一种回应生活挑战,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行为模式。这才是本土文化,所以新加坡有本土文化。……

  正一:我们并没有说改变是坏事,但是改变就是被打击。……

  反四:如果说本土文化没有改变才没有被打击的话,那只有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变成茹毛饮血的原始人,本土文化才没有被打击。

  总结陈词:

  反方四辩: 谢谢,很高兴能和对方辩友在这里进行一场唇枪舌剑,在赏心悦目之余,我想在我总结之前,先指出对方辩友论证上的几个关键错误。

  第一,对方辩友在整个立论是建立在这么一个前提之上,他告诉我们本土文化是封闭的,本土文化必然不能改变,那个才叫做本土文化。那这么一种信息之下,世界上还有本土文化吗?我们都知道,所有的文化要么自己改变,要么学习别人的东西加以改变,那么世界上是不是只有茹毛饮血的原始人才能叫做本土文化没有受到打击,没有经过改变呢?在这种前提之下,今天的辩题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本土文化。

  第二个错误是对方辩友对打击的定义,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今天打击是指一种改变,凡改变就是一种打击,那我们姑且来看看所谓的中华文化吧,姑且不看中华文化是不是一种本土文化,如果说打击就是一种改变的话,那我想告诉大家,您知道中华文化受打击最严重的时候,是在什么时候吗?是在唐朝,因为唐朝它学习了胡人的音乐,它引进了胡人的胡琴,胡人的扬琴,它还学习了胡人的佛教,那照这种说法,那唐朝就不应该叫做文化盛世,应该叫遍体鳞伤的本土文化那才对。因此在这种前提下,我方绝对不能苟同对方辩友对本土文化和打击的这两重定义。

  今天到底要怎么去探讨信息传播发展会大家本土文化呢?我们首先就必须把我们的焦点集中在于到底什么是本土文化,我们怎么去判断一个本土文化,要分析衡量一种本土文化,就必须关注两个方面:第一个,本土文化是否有效应对了时代的挑战。其二,本土文化能否继续源远流长,传延它的文化精髓。而我们今天就是要探讨信息传播发展的整个走向对这两个方面产生的效用,到底是打击呢,还是不是打击?而我方今天认为它不回打击本土文化就是从这两个角度开演出来的。 第一,在回应时代挑战上来看,我们发觉信息传播发展不但不会打击本土文化。相反的,它是本土文化回应时代挑战的一个重要要素。怎么说?其一,采借,我们知道,没有一个文化可以无端端,无中生有生出自己的文化,克罗伯告诉我们,今天每一个文化都要不断吸收外来的文化,这种新元素,才能使得自己的文化百花齐放,保持活水源头。马来民族的语文就是不断吸收英文语系之中的特性,才能她的语文到今天依然能够盛行,依然能够使用,依然能够有它的特性。从这点上来看,采借来的文化恰好是信息传播发展带来的效果,又怎么能够算是一种打击呢?其二,我们也可以看到信息传播发展提供了一种参照和借鉴的功能,因为非洲马里看到了民主化的浪潮,所以它从封建走向了文明;因为博茨瓦纳本身看到了人权的重要性,它今天才会提倡女权的运动,从蛮荒走向民主人权,这一点到底是叫做打击还是成长呢? 第二,在传延文化方面来看,中国本身就是有了信息传播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从文字的印刷到现代电子科技,文明看得到文化已经不再是少数几个文人阶层士大夫所拥有的了,它已经普落到普通百姓身上,这对本土文化是一种成长贡献,还是一种打击呢?我们更看得到,有许多少数民族如土族,也就是对方辩友提出的因纽特、还有非洲的一些土著的例子,本身也是因为有电子传媒把他们的口头传统流传下来,没有打击啊。

  正反四辩: 好像我们对本土文化的定义跟对方不一样,这个就是辩论吧。哲学家巴特表示,文化总是有文化的核心的特征,也有文化的表面的特征。表面的特征包括服装、歌谣、舞蹈,文化的核心有双方面的,一个是经济方面,一个是信息流动方面。世界看起来大不相同,但是跟昨天讨论的题目一样,世界已经经过了全球化和同化的过程啊。从凡蒂冈大主教到好莱坞明星,人人都在抢着向往,人人都被卷入货币流通,那点不同了?我告诉你们,只有本土文化不一样,本土文化的核心是有区别的,是经济上自给自足的,也是信息上自给自足的部落族群,本来也是典型的本土文化,老子描述过一种单纯的社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但是这种社会目前很罕见,为什么呢?意大利著名人类学家梅洛奇说得好,交往的成倍增加以及信息的不断流通破坏了各种个体文化内部的同一性,媒体传播者所谓标准的模式,移民现象和大众化的旅游业加速了跟地域社会因素不可分割的文化形式的灭绝,旅游业,移民,媒体,都算是信息传播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信息传播的发展打击、损害了本土文化的核心,也就是经济自给自足、相互信息的封闭性。虽然本土文化遭受了这样的打击与破坏,我还是觉得我们不应该以感情来判断这个事情是好事还是坏事。相反,我们都应该承认信息传播发展以各种方式打击本土文化,就是世界上强势文化的特色,这种新情况,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会是这样。谢谢各位!

责编:史海

登录 | 注册 我要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