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16日 08:27 | 来源: 少儿台
1997年的国际大专辩论会,张泽群是中央电视台的领队。98年张泽群又做了全国蓝带杯辩论会的主席。99年,担任国际大专辩论会的现场主席。做辩论赛的主席看上去挺简单:点题,介绍辩手和评委,引导比赛进行……整个就像一个司仪。但越是程式化,对主持人来说越难。怎么把程式化的语言说得有滋有味?怎么在规定性中凸现主持人的个性?张泽群说做大专辩论会主席是“带着镣铐跳舞”。更何况前几届的主席给观众的印象都很深,1993年新加坡的那位男主席的主持貌似平淡,却让人难以忘怀;1995年的主席杨澜本人就是个招牌。所以现在张泽群想得最多的是怎么突破一些框框,在带着镣铐时怎么把舞跳得精彩些,怎样做出自己的风格来。
98年主持“蓝带杯”时,张泽群就开始尝试。前几届的主席很少在辩论过程中做点评,他则尝试着做些点到为止的“一句话评论”,在观众和自己都感觉辩手们说得不好时点出来。在上海的一场比赛辩论“男人的压力大还是女人的压力大”时,双方纠缠于男人进病房和女人进产房之间,张泽群明显感觉到现场观众的不满,于是在自由辩论结束后说“不要总在病房和产房之间徘徊”,提醒双方在总结陈词时别在这个问题上绕来绕去了。
张泽群认为,一个合格的辩论会主席在一场辩论中应该占三分之一的分量,首先是用规范化的语言完成职责,此外要见机行事,拾遗补缺。这就要求主席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必须全神贯注地聆听各位辩手的发言。一般在听发言时他就在一个本子上记各方的主要观点,为下面的主持做一些积累。
张泽群觉得这两年辩论赛的辩手依赖性太强,一是依赖学校的集团式训练;二是依赖技巧性的表现;三是依赖于临场表现;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先期的准备和训练上。而这种先期训练大多是背诵式的,而不是思维和语言的训练。读的书少,语言干瘪单调,没有活生生的例子,思维训练不够,只能是展示一些辩论技巧。
张泽群认为,辩论应该遵循两个方针:明理即辩、标新立异。辩论的案头工作只占三分之一,现在一些辩论队依赖于前期准备,但又不是做理念的解析,而是做条理性的储备。实际上赛前准备主要应该是搞清辩题的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在这两个层面上做了铺垫后,设计对方可能会有哪些主打观点,这样准备足矣,应该在现场听对方说什么,然后立即思考,回击。可现在的一些辩手,根本就不听对方说什么,只是把自己赛前准备的一些条条“论”出来,自说自话,这样的辩论味同嚼蜡。这是“明理即辩”。“标新立异”就是废除那些程式化的语言,建立个性化的语言体系。
“辩论精彩了,主席的主持也好出彩,说到底,主席的光芒只是辩手光芒的折射。”张泽群曾经如是说。
责编:史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