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母查找动画片 更多

[小学数学]克的认识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14日 14:34 | 来源: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2. 通过操作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1千克的物品拎在手上是什么感觉?能举例说说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千克吗?

谈话:请看老师收集的这些硬币,1枚硬币有1千克吗?用千克作单位合适吗?大家有什么想法?

引入:克也是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的符号是g。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克。(板书课题:克的认识)

[设计意图: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硬币的轻重入手,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数学学习显得更有意义。]

二、 引导实践,解决问题

1. 认识天平。

谈话: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 感受1克的轻重。

(1) 学生掂一掂2分的硬币,感受2分硬币的轻重。

(2) 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枚2分的硬币,右边放10克的砝码。让学生观察,2分的硬币重多少?

提问:怎样才能称出2分硬币的质量?(学生可能提出在左边多放几枚2分硬币的方法)

讲解用标尺上的游码称低于10克物品的质量的方法。教师示范操作,称出2分硬币的质量是1克。

(3) 学生再次掂一掂2分硬币,感受1克的轻重。

3. 感受几克的轻重。

(1) 掂一掂,估一估。

谈话:其他的硬币重多少克呢?请同学们先掂一掂2分硬币,再掂一掂其他的硬币,估一估它们各重多少克。

学生活动,并组织反馈。

(2) 称一称。

教师用天平称出三种1角硬币的质量:1克(2000~2003年发行的1角硬币)、2克(大的1角硬币)、3克(2005年发行的1角硬币)。

(3) 掂一掂,估一估。

让学生掂一掂1克、2克、3克的轻重,再估一估5角、1元硬币的质量。

学生小组合作称出5角(4克)、1元(6克)硬币的质量,再掂一掂。

[设计意图:通过掂、估、称等活动让学生全面感知生活中常见的硬币,使学生认识到克离我们很近,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1克、2克、3克……的物品,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克的感知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也更具体形象。]

4. 游戏——比比谁的感觉准。

规则:两人一组,一人闭上双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币放在他的手心上,让他说出硬币重几克。两人交替做,比比谁的感觉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闭眼掂、估硬币的质量的游戏,使学生对克的认识更深刻,强化学生的感知。]

5. 比一比(感知比1克轻的物品)。

谈话:将老师课前为你们准备的物品掂一掂、比一比,看哪些物品比1克轻。

[设计意图: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1克虽然很轻,但生活中还有许多比1克轻的物品。]

6. 找一找(感知几十克、几百克)。

谈话:想知道你们课前到超市里买的袋装食品有多重吗?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再掂一掂。

小组内再交换物品找一找、掂一掂。

[设计意图:超市里常见食品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喜欢的食品。食品有多重,在这之前学生并没有注意过。借助食品包装上标注的质量,通过掂一掂的活动,易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克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可感受到几十克、几百克物品的轻重,为感知、估测其他物品的轻重提供了参照。]

7. 算一算。

提问:利用小组同学的硬币,你们还可以得到多少克?掂一掂,感受一下。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感受。如:10枚1元硬币重60克、3枚1元和4枚5角硬币合起来重34克……

[设计意图:通过把硬币组合起来计算并感知轻重,使学生感受的范围更广阔,对克的认识也更灵活、丰富。]

8. 学习以克为单位称物品的质量。

出示第34页水果图。

提问:你能看出图中物品的质量吗?怎么看出来的?

讨论:我们在称物品质量或是看图了解物品质量时,首先要观察什么?再怎样读出质量?

谈话:我们带来的水果重多少克呢?请同学们估一估、称一称。

先选几个称一称,让其他学生通过比较再次估计自己水果的质量,再称一称、掂一掂。

[设计意图:由质量相对固定的物品的轻重到生活中质量相对不固定的水果的轻重,以多种对象组织学生对克的感知。通过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提高学生对物品轻重的估计能力。]

9. 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猜想:只看千克和克,你能猜想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你是怎样想的?

验证:(出示两袋食盐)一袋食盐的质量是500克,那么两袋这样的食盐多少克?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把这两袋食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说明两袋食盐正好是1千克。

提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食盐有多重?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1千克=1000克。)

[设计意图:千克与克一字之差,学生从字面上能够猜出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先让学生猜测再验证,既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又培养学生的验证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加深对千克和克之间进率的印象。]

三、 综合练习,深化认识

1. 完成“试一试”。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许多物品的轻重,我们的数学课本有多少克呢?

用天平称出一本数学书大约重多少克。(书重218克,也可说大约220克或200克)

提问:数学书和文具盒比,哪个重?掂一掂,再估一估自己的文具盒大约重多少克。

分别称出文具盒的质量。再比一比,看估测的对不对。

2.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重点解决第4题:

(1) 出示图,指名说说图的意思。

(2) 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吗?你是怎么想的?

(3) 小组交流后,教师演示讲解。

四、 归纳总结,课后延伸

1.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课后作业。

(1) 分别掂一掂自己的学习用品和不同克数的硬币,再比一比,估计各种学习用品的克数。

(2) 到超市看一看,哪些物品是用克或千克作单位的。

责编:胡悦

登录 | 注册 我要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