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母查找动画片 更多

[小学数学]认识物体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13日 14:18 | 来源: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分类活动中,巩固、复习分类的思想。

2.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认识几何体的特点,并知道几何体的名称。

3.培养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物体分类”是学习认识几何体的一个情境载体,在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类的知识,而本课时安排的内容是在巩固学生已有分类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教材呈现的内容主要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一些物品,通过分一分、摸一摸等活动,逐步让学生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以及球的基本特征,并会在实际的情境中,分辨这些立体图形。

教学时,可以事先请学生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上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说一说自己带来了什么物体,主要有什么用途。然后组内同学相互合作,把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学生可能会按大小分,也可能会按形状分,或者按颜色分,只要学生的分类是正确的,都应该给予肯定。随后,重点引导按形状分:长方体一类、正方体一类、圆柱一类、球一类。讨论中不要过早地出现各立体图形的名称,可以组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在学生充分认识这些物体的特征后,再出示相关的名称。当学生初步知道了物体的名称后,为使学生头脑中形成立体图形的表象,可以安排袋子中摸立体物品的活动。因为,只有视觉、触觉的结合,才能让学生较好地在头脑中形成立体图形的表象。所以,这是教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当学生对具体物体的特征比较熟悉后,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具体物体与立体图形的联系,从而逐步过渡到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认识可以分下面两个层次:一是从具体物体到立体图形,即教师先出示具体的物体,请学生说一说它的名称,然后把这个立体图形画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这是这个物体的立体图形。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清楚地知道,立体图形与实物间的对应关系。二是从立体图形再到具体物体,即学生看到立体图形,会找自己身边的物体进行说明。如开展找朋友的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环节。

课的最后,可以请学生带一些积木到课堂,组内的同学利用积木开展一些拼搭活动(教学时,也可以先进行拼搭,然后逐步引出立体图形),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几何体的特征。

责编:胡悦

登录 | 注册 我要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