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母查找动画片 更多

[初二物理]§3.2 弹力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07日 10:04 | 来源:

§3.2 弹力
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它们的方问。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学生判断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掌握利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力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弹力产牛的条件分析弹力方向的能力。体验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
难点: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的判断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学生实验,观察几种弹簧提出弹性形变和弹性限度。
通过拉长和压缩弹簧,使学生认识弹性形变,并理解弹性限度。启发学生思考推、拉、提、压、举等力是怎样产生的?
分析、归纳、总结:
(一)、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二)、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三)、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弹力。
1、弹力产生的条件:
物体间直接接触;接触处要有弹性形变产生
2、弹力的方向
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进行判断或者采用“假设法”进行判断
“假设法”:就是假设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了弹力(或者没施加弹力)画出假设状态下的受力图,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状态,若能保持原有状态,说明假设正确,两者间有弹力存在;,若不能保持原有状态,说明假设不正确,两者间无弹力存在;
3、弹力的方向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
弹力的方向的判断步骤:
明确产生弹力的物体,找出物体要恢复形变的方向,从而确定该物体产生弹力的方向。
常见支持物的几种情况:面与面接触;点与面接触;点与线接触。
几种弹力的比较:
绳子:微小伸长(伸长亦可不计),弹力沿绳轴向,可发生突变。
弹簧:可伸长、可压缩,弹力沿弹簧轴向,不会发生突变。
支撑面:被压缩,弹力方向与面垂直,可以发生突变。
二、弹力的大小
(一)、探究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形变量的关系
1、实验探究目的:探究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形变量的关系
2、设计实验方案:
(1)、实验器材:铁架台、弹簧、刻度尺、钩码等
(2)、实验过程设计:
3、实验数据纪录:
      
      
      
4、实验数据分析:

 

5、总结实验结论:


(二)、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其中 为劲度系数,跟弹簧的粗细、材料、弹簧的直径、绕法及长度有关,这个量反映了弹簧的特性。
三、实例探究
关于弹力产生的原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向上的支持力,这是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用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推力,这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在重力的作用下与桌面互相接触,由于书发生了微小的形变,产生了        对         的        力,其方向                         。
弹力产生的条件
3、已知物体甲和乙之间有弹力的作用,那么
A、物体甲和乙必定直接接触,且都发生形变
B、物体甲和乙不一定直接接触,但必定都发生形变
C、物体甲和乙必定直接接触,但不一定都发生形变
D、物体中和乙不一定直接接触;也不一定都发生形变
对弹力的理解
4、关于弹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发生形变的物体,才会对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
B、只有受弹簧作用的物体才受到弹力
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
D、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接触面
四、课余作业
课后完成课本56页“问题与练习”3、4题。


 

责编:胡悦

登录 | 注册 我要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