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母查找动画片 更多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04日 16:44 | 来源:

期中测试题

一、给加黑字注音。(5分)

1.氛(  )围 2.犄(  )角  3.匀称(  ) 4.栅栏(  )

5.琐屑(  ) 6.手腕(  )  7.脑髓(  ) 8.颓唐(  )

9.哺育(  ) 10.惩罚(  )

 

二、按拼音写汉字。(5分)

1.bào(  )负 2.交xiè(  )   3.狼jí(  ) 4.晶yíng(  )

5.祈dǎo(  ) 6.jiàn(  )赏   7.休qì(  ) 8.jiè(  )尺

9.diàn(  )污 10.人声dǐng(  )沸

 

三、解释词语。(6分)

1.白驹过隙________ 2.琐屑____________  3.轻捷__________

4.莫名____________ 5.人迹罕至________  6.栩栩如生_______

 

四、选词填空。(4分)

1.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______(飘、飞、溜)来一团乌云,风______(吹、推、赶)着它_______(爬、登、跑)上山头。

2.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______(警醒、惊醒、注意、警惕)些,不要受凉。又_____(嘱咐、吩咐、嘱托、委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3.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_____(长、铺、展)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叶也________(多、满、密)了。

4.一个孩子的_______(纯洁、真诚、纯真、纯朴)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五、课文识记。(8分)

1.填空(4分)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______的散文集《_______》。本文的作者原名___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___

(2)《背影》作者_____,字佩弦,是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课文选自他的《______》。

 

2.按要求默写课文。(4分)

(1)默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2段中描写泥墙根一带昆虫的两个拟人句。

(2)默写《春》描绘“春草图”的那一自然节。

(3)默写《济南的冬天》中描写山腰上薄雪情态的句子。

 

六、选出正确答案,将字母填在括号中。(10分)

1.选出都是形声字并且结构方式也相同的一组(  )

A.裹 闻 匣 圆           B.旺 明 洁 被

C.草 室 幕 笼           D.颈 刻 飘 切

2.选出对加点的词的词性判断有错的一组是(  )


3.朗读下列文字,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

A.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阳光/照着它,雨水/润着它,它是那么/有生气。

B.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阳光/照着它,雨水/润着它,它是/那么有生气。

C.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阳光/照着它,雨水/润着它,它是那么/有生气。

D.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阳光照着它,雨水润着,它/是那么/有生气。

4.依次对下列各句所使用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北大永远年轻着,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

(3)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4)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A.明喻 拟人 暗喻 借喻       B.拟物 明喻 暗喻 借喻

C.明喻 拟物 借喻 暗喻       D.明喻 拟人 借喻 暗喻

5.“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对这句话中的“漫长”一词的理解,哪一项正确(  )

A.暑假放两个月,时间太长,无事可干。

B.用“漫长”一词写出了学生对放暑假的厌恶之情。

C.学校生活丰富多彩,暑假生活单调乏味,因而显得漫长。

D.用“漫长”一词表明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与挚爱。

 

七、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6分)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

2.《最后一课》以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感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精神。(  )

3.《我的老师》一文有一条感情线索,这条线索是:“回忆——思念——依恋“我”的蔡老师。(  )

4.《散步》一文,就表现家庭成员间的感情来说,与《背影》相似,但是,因为时代不同,《散步》的感情基调是欢愉温馨的,《背影》的感情基调是悲惨愁苦的。(  )

5.《春》一文抓住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以及人们在春天的活动的特点,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春天的美景,充分展示了春天的美好,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

6.《济南的冬天》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将北平、伦敦、热带的冬天与济南的冬天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盛赞济南是宝地。(  )

 

八、现代文阅读。

(一)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ǎi)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gōng)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快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1.根据第1段的两处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1分)

和ǎi(  )  gōng(  )敬

2.第2段中有两个加点字,其中“那”现在通常应怎么写?“化” 的意思是什么?

(1分)

3.“东方朔也很渊博”,在文中,“也”是承接上文什么而言的?(1分)

4.第3段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1分)

A.话未说完便被先生打断了。

B.因是“赶快问”,匆忙中忘了该说什么。

C.欲说又止,等待先生回答。

5.先生不愿回答“我”的提问,并且“很不高兴”,真正的原因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1分)

A.其实并不了解“怪哉”,所以说“不知道”,并做出生气的样子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

B.知道“怪哉”的故事,不愿说是怕干扰教学内容,生气是因为“我”上课不专心,老想着别的事。

C.不许学生提乱七八糟的问题,要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

6.对于作者写最后一段的意图,有以下几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种(  )(1分)

A.表现三味书屋的先生能严格要求学生,由浅入深传授学生知识,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教益。

B.表现三味书屋生活枯燥无味,说明封建教育违背儿童天性,束缚儿童身心发展。

C.表现“我”勤奋好学,博得先生喜爱,所以先生后来对“我”“却好起来”,并且更热心地教“我”读书、习字、对课。

D.既读书,又习字,还对课,

说明三味书屋的学习内容还是比较丰富多样的。

 

(二)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_______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__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___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把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文中横线上依次应填的词是_______,其表达作用是________。(2分)

2.上文中两次写背影,分别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赶紧拭干了泪”,为什么“怕他看见”?为什么“也怕别人看见”?(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句话该怎样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这篇文章部分段落顺序排列不当,读时请注意〕

(1)父亲也有管着我的事,譬如让我递给他一枝笔,我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父亲就跟我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手方便不方便,一枝笔,是不是脱下笔帽就能写;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子剪子这一些更是这样,决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把人家的手(chuō)破了呢?”直到如今,我递任何东西给别人,总是把(niē)手的一边交给对方。报纸书本也让人家接到手就能看。

(2)还有一件我无论如何干不好的事,就是写毛笔字。这当然要怪自己从小没有下工夫练过,然而父亲却从来没问过我毛笔字写得怎么样这件事。直到后来我学着写散文了,父亲也只管我稿子写得是不是清楚,不管我的字是不是好看。

(3)冬天,我走出屋子没把门带上,父亲在背后喊:“怕把尾巴夹着了吗?”次数一多,不必再用这么长的句子,父亲只喊:“尾巴,尾巴!”就这样渐渐养成了我冷天进出屋子随手关门的习惯。

(4)我今年62岁了,可是拿不好筷子。妻子取笑我说:“人家吃菜是拣的,你吃菜是叉的。”还跟小孙女讲:“不要学你爷爷,你爷爷拿筷多难看。”我就接着说:“是啊,我爸爸妈妈从来没管我怎么拿筷子,我自小就没学会。”

(5)后来我想:父亲不管我的,都是只关系我个人的事,在这方面,父亲很讲民主,给我极大的自主权,而父亲管我的,都是涉及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的事,在这方面,父亲反反复复地要我懂得,我是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在我以外,更有他人,要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

(6)抗战期间,父亲在《开明少年》上发表过两篇谈教育的卷头语,一篇叫《习惯成自然》,另一篇叫《要养成好的习惯》,主要说的就是父亲管着我的那层意思。

1.根据第(1)段中的注音写出两个动词,再从这段中找出3个下形上声的形声字。(2.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中加点的“问”是何义?从这一段中找出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来解释它。(0.5)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前4段顺序排得不合理,请你排出合理的顺序,并说明之所以这样调整的依据在文中何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6)段中“主要说的就是父亲管着我的那层意思”,这里说的“那层意思”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课文描写父亲主要用了何种方法?选正确的一种,写出序号(  )(1分)

A.肖像描写   B.语言描写    C.行动描写    D.心理描写

6.简答题:这篇文章中的父亲与《背影》中的父亲相比,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30分)

以“一次难忘的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

(2)横线上可填加“旅行”、“聚会”、“经历”等类似的词语。

(3)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1.fēn   2.jī   3.chèn   4.zhà   5.xiè

6.wàn  7.suǐ  8.tuí   9.bǔ    10.chéng

二、1.抱 2.卸 3.藉 4.莹 5.祷

6.鉴 7.憩 8.戒 9.玷 10.鼎

三、1.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

2.细小而繁多的(事)。

3.轻快。4.没有人能说明。5.少有人来。

6.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

四、1.溜 推 爬 2.警醒 嘱托 3.铺 密 4.纯真

五、1.(1)鲁迅《朝花夕拾》周树人 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

(2)朱自清《朱自清选集》

2.(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3)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六、1.D 2.C 3.C 4.D 5.D

七、1.√ 2.× 3.× 4.× 5.√ 6.√

八、(一)1.蔼 恭 2.

哪。变,变成。 3.承接上文“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中的“博学”而言

4.A  5.C  6.C

(二)1.探、攀、缩、倾;生动、准确地表现了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艰难。

2.①过铁道爬月台去买橘子时的背影。 ②混入人群时背影。

3.怕父亲看见了难过,怕别人看见了而难为情。

4.父亲觉得能为儿子多做一件事而十分满足。

(三)1.戳、捏。譬、想、剪。 2.管

3.(4)(2)(1)(3)依据是文中的第(5)段。

4.要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

5.B 6.两篇文章中的父亲都关心爱护儿子。《背影》中的父亲主要从生活上关心儿子;而本文中的父亲则是从养成好习惯方面关心儿子。

责编:胡悦

登录 | 注册 我要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