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30日 09:53 | 来源: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掌握脱式计算的写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正确进行脱式计算,并提高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脱式、分步写出每次计算结果,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边的,正确计算两步式题。
(二)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三)通过教学,不断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书写工整、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括号先做括号里面的。
难点:理解括号起着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具和学具
口算卡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混合式题,下面我们口算一组题,先说运算顺序,再口算出来,直接说得数。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15-7×2 12÷4+3 24+3×4 14-4+5
32÷8+9 18-10÷2 60-20÷4 28-7+10
2.教师提问: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回答: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同级运算按顺序做,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
教师说:这儿有两组题,请同学们审题后再计算出来。边做边思考:(1)这两组题中,每组题的两道式题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2)计算结果怎样?
板演。(全体同学做在本上。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情况。稍后,请两位同学把自己做的题向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订正)
9×3+4 60-18÷6
=27+4 =60-3
=31 =57
9×(3+4) (60-18)÷6
=9×7 =42÷6
=63 =7
讨论思考题。
生说:每组题两道式题相同点是算式中的数相同,连接的运算符号相同,不同点是第2小题与第1小题比较多了小括号。计算结果不同。2.教学例4
9×(3+4) (60-18)÷6
=9×7 =42÷6
=63 =7
师问: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什么?生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边的。
师问:括号在运算中起什么作用?观察上面两组题分小组讨论。生答:括号在运算中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3.尝试练习(想一想算式里有括号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3+5)÷3 4×(14-8)
=18÷3 =4×6
=6 =24
练习后互相检查,让做错的同学说说做错的原因。
5.比较练习(先比较下面两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出来)
15-7×2 (15-7)×2
师问:同学们经过上面3组题的研究讨论,你们能试着说一说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吗?
生答: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同级运算按顺序计算。(2)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3)带括号先做括号里面的。
师问:小括号在混合计算中起什么作用?
生答: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6.判断练习
7.质疑反馈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看一看还有没有没学会的问题。
8.归纳总结
师说,今天我们师生共同研究了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明白了小括号在运算中起着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大家在运算中要牢记:同级运算按顺序先左后右计算,混合运算要先做乘除,后做加减法,有括号先做括号里边的。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7-2= 7+8= 7×9= 54÷6=
3×6= 6÷3= 9×7= 6×5=
48+16= 54÷9= 47-18= 21÷7=
60-18= 7×8= 5×4= 8×6=
2.先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再说说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最后算出结果
24+8-6 3×6÷9 47-10+5 28÷7×6
学生算出结果后,师生共同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学习新课
1.教师谈话
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上面同学们口算的四个两步混合式题,也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结果,怎样进行书写呢?请同学们共同研究一道题。
2.出示例1 47-12+5
为了使学生理解掌握脱式计算的步骤,教师可逐题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1)这道题都含有哪些运算符号?
(2)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3)第一步计算得多少?写在哪儿?第二步计算得多少?写在哪儿?
这样使学生逐步理解掌握,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脱式过程。
例1 47-12+5
=35+5
=40
3.教师出示:48+16-37 54÷9×7
让学生尝试性地做一做,以模仿例1的书写格式,使学生初步学会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并请两个学生到黑板板演:
学生甲 48+16-37
=64-37 64是哪一步计算结果?
=27
学生乙 54÷9×7
=6×7 “7”照写下来,为什么?
=42
学生完成后,教师可提问旁注,强调两道题的书写步骤,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上述三道题计算时的书写格式。
通过观察讨论使学生清楚:
(1)每道题第一步计算结果,都要写在第一行的下面。
(2)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要照抄下来。
(3)在算式下面第二行要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
(4)左边的等号上下要对齐。
4.教师出示例2 6×3+50 50-6×3
然后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这两个式题各含有什么运算符号?和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设问:“这样的混合式题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呢?”
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指出,像这样的题,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接着师生共同完成例题的计算过程。
例2 6×3+50 50-6×3
=18+50 =50-18
=68 =32
请较好学生说出“6×3+50”先算6和3的积,再加上50,算出它们的和。“50-6×3”先算6和3的积,再从50里面减去。以渗透四则式题按运算顺序的读法。
为了巩固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教师可再强调指出50没有参加计算,在原算式下面先照抄下来,再写出要减去的6和3相乘的结果。
为了巩固例2的计算步骤,可出“19+5×3”和“7×8-29”两道同类题,让全班学生做一做。
5.教师出示例3“54÷6-7,7+54÷6”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学生看清题目后,教师可指出:“像这样的两步混合式题有除法和加、减法,而没有括号,要先算除法。”
然后请同学们试着自己完成。并请两名学生板演。
学生甲 54÷6-7 学生乙 7+54÷6
=9-7 =7+9
=2 =16
学生完成后,可让同座位同学互相说一说,每道题是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学习了三道例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的两步混合式题的特点,小结出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及注意的问题,并有重点地板书在黑板上。
责编:胡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