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母查找动画片 更多

[初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8日 15:50 | 来源:

         【教学设计A】重在仿写
        [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颇具散文色彩的说明文,同时它也是一篇极有条理的说明文。无论是生动形象、用语典雅地介绍物候现象,还是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地介绍与物候有关的知识,学生都能从中很容易地体会到说明文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点。让学生模仿作文,可以在实践中更深地领会知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激趣
        教师出示一组有关物候谚语的幻灯片。
        如:冬至出日头,正月冷死牛。
        烟囱不出烟,一定是阴天;早晚烟扑地,苍天有雨意。
        芒种火烧云,夏至雨涟涟。没有龙舟水,便有寒露风。
        盐罐返潮,大雨难逃。
        蜻蜓低飞江湖边,必有大雨雷闪电。
        桃花开,杏花落,播种大田没失错。
        槐花开满沟,播种花生保丰收。布谷叫,种大田。雁走霜将见。由此自然过渡到《大自然的语言》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
        文章介绍了哪些物候学知识?
        明确:首先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说起,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接着介绍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再次介绍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指出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三、研读体验
        1. 文章开头,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说明什么是物候,偏偏从一年四季的自然现象说起,这是为什么?
        明确: (一) 从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说起,可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介绍物候知识,将物候知识说得亲切通俗易懂。(二) 从生动丰富的自然现象说起,有如展示一幅四季风景图,使人容易对物候知识发生兴趣。(三) 以四季为序写自然现象,显示了物候现象同气候的关系,说明物候现象是有其规律性的。
        2. 教师小结:写文章,特别是说明文,一定要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点,这样才能便于读者接受,便于读者了解知识。这篇文章考虑到人们的认知规律,先介绍现象,再揭示原理,写作顺序由表及里,使文章通俗易懂。
        3. 那么,这篇文章条理清晰的这一特点还表现在哪些段落中? 明确:如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由空间到时间的条理性来安排说明顺序的。这样安排使文章言之有序,很有条理,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不同,有主有次。又如文章开头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介绍物候现象。
        文章的第二段按照由植物到动物的顺序来介绍物候现象。
        第三自然段由古代写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
        4. 为了使条理清晰,作者在用词上有何特点?
        明确:如第一段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 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而介绍影响物候现象的因素时也用如下词语: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条理更为清楚。
        四、仿写实践
        1. 口头实践: 《我们的校园》要求: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介绍校园的景色。
        学生思考,在课堂上互相交流。
        2. 笔头实践: 《新型的台灯》
        第一步: 教师进行写作指导。
文章的后一部分采用了“分点”说明的方法有条理地说明事物。所谓“分点”说明,就是从分说的角度,对说明对象进行“一点”“两点”“三点”..式的解说,几个“要点”说完了,事物的特点也就显现了。
        同学们进行课中写作活动。第一步:指名构思。说一说《我最喜欢的几种学习方法》。第二步:小组讨论。向学生展示一款新型台灯,并下发其说明书等材料,通过观察和资料写一篇介绍台灯的说明文。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整理成文。要求: ①用”分点说明”的方式,并配以一定的语言标志。②由主到次地写。第三步: 个人展示。以新型台灯为内容写一篇说明文。要求:在分点式说明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采用灵活多样的写作方法,比如:
拟人手法、描绘手法、答问手法等等。
        【教学设计B】重在品析
        [创意说明]这篇文章在用语方面是极有特点的。物候学不是一门容易弄懂的学科,为了使读者容易接受,作者将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并大量运用优美词语、描写性语句和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事情变得生动形象,使之成了一篇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很强的佳作。所以在教学上,以品析语言为突破口进行教学,也不失为一种实用而有实效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本文的题目是《大自然的语言》,所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 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本文以此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本文的用语典雅,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说明文。
        二、学习字词,将下面的词语读两遍。
衰草连天—鬓毛衰
连翘—翘尾巴
差异—差遣—差劲—参差
观测—道观
播种—耕种
落叶—丢三落四—落枕
        三、整体感知,弄清结构。
        1. 速读课文。
        2. 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说一说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1 - 3段) :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 - 5 段) :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 - 10 段)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 - 12 段)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文章先介绍现象,再揭示原理,写作顺序由表及里。
        四、研读品析,语感体验。
        (一) 品味文章语言生动的特点。
        1. 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按照什么顺序?
        讨论并归纳: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2. 这一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
        讨论并归纳: 用了“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接”等词语,变化灵活。
        3. 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 仔细揣摩、品味。
        答:开笔用“沉睡”“苏醒”等词将“大地”拟人化,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大地苏醒的物候现象,概说三种:“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勾勒出一片生机勃发的春色, 显得十分舒展。“次第”一词写出春花竞相怒放的热闹景象,用“融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出大地苏醒的生动画面。写燕子归来用“翩然”来修饰,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十分形象贴切。写秋风落叶,用“簇簇”一词写出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写落叶,写出了落叶颜色逐渐淡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景观生动,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作者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灵性,说“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既然有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下一段用拟人手法将物候现象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很自然了。本段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既准确又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
        4. 运用下边的词语,复述课文中关于四季的描述。
        苏醒 次第 萌发 孕育 差异 推移 灵敏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二) 品味文章语言科学性的特点
        竺可桢原文第1 段最末一句为“年年如是,周而复始”。但改文中被改为“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这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科学与准确的特点。在文中找一找还有哪些词语也突现了这一特点? 如: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 年迟十天左右。
        (三) 品味文中反义词的运用
        如: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
        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早春跟晚春也不同
        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
        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小结:这些反义词放在一起,有的表现了事物的变化,有的突显了事物的特点。使用了它们,使得文章显得既简洁,特点又鲜明。
        五、扩展延伸,语言实践
        话题:从现代科技的发展、高科技手段的运用看现在是否还有必要研究物候学? 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设计C】评点式教学
        [创意说明] 读说明文,重在准确地获取文中的知识信息,以及作者解说这些信息时所使用的主要方法。在学习中可运用“摘要评析法”来阅读,先进行整体式阅读,获取说明对象的各项知识,再由篇到段、由段到句地评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一、通读全文,用横线标出各段关键语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提问: 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在书上写下自读笔记。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解决。
        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仔细揣摩、品味。
        要求在书上圈出你认为最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在书上标注理由。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四、积累:将用语精典的文段选一些抄在笔记本上(写上一点体会更好) ,然后读一读,背一背。
        【资料整合平台】
        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意义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是即将开始的意思,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即将来临。
        夏至、冬至: 古称“日北到”和“日南到”,表示盛夏和寒冬已经到了。
        春分、秋分:“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在夏至和冬至中间。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惊蛰: 开始打雷,气温上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万物滋生。
        谷雨: 雨量增多, 谷物茁壮生长。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
        芒种: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表示这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暑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
        白露:气温降低,出现露水。
        寒露:天冷,露水很凉。
        霜降:开始下雪。
        小雪、大雪: 开始下雪,至大雪时形成积雪。
        小寒、大寒: 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责编:胡悦

登录 | 注册 我要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