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母查找动画片 更多

[初二语文]《说“屏”》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8日 15:49 | 来源: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这是一篇用散文笔法写成的说明文,作者用浓郁的抒情笔调和诸多实例的旁引,揭示了屏的文化韵味,因此教学时还是以朗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品味课文语言,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用古诗词中的咏屏佳句导入。
        二、听课文朗读(配古筝曲,最好能配以少量的屏风精品画面,制成课件播放) ,感受屏文化的内涵。
        三、自主学习,把握文中信息,作点知识积累:屏风的特点、屏风的功能、屏风的种类、屏风的设置、屏风在文化休憩方面的作用等。
        四、探究:朗读这篇介绍器物的知识性小品文,我们都觉得它结构灵巧,文笔优雅,文味十足,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学生可以充分地朗读、品味、发现,最终明确作者行文的技巧:
     贯穿始终的叙述穿插,增添了行文的情韵,如“记得童年”“后来每次”“直至今日”“小时候”“近来我也注意到”等。有意无意的旁引,丰富了屏风的内蕴,如“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旧社会男女有别”“古代的画中”“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从前女子的房中”等。诗文的化用与点缀,得体而优雅,如“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等。抒情味浓郁的词语运用,感染力极强,如“心生向往之情”“富有诗意”“令人销魂”“神秘”“微妙”“称道”“吸引人”“闲滋味”等。        五、迁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说我们每一件传统器物里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屏风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好些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个迷人的世界。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器物能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智慧。
     提示: 尺牍、纸扇、陶器、茶具、漆盒、根雕、木雕、竹雕、瓷雕、篆刻、石绘、匾、佛像、塑像、国画、盆景、刺绣、剪纸、景泰蓝、唐三彩等等。
     六、练笔: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选一你感兴趣的器物,学习本文和《桥之美》中灵活多变的写法,介绍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资料整合平台】
     1. 作者资料
     陈从周(1918 - 2000 年) ,别名梓翁,浙江杭州人,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古园林专家,散文作家和画家。
     毕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文化,成果瞩目,著作等身。著有《说园》《苏州园林》《扬州园林》《中国民居》等许多学术专著,其中《说园》最为精辟,“谈景言情、论虚说实、文笔清丽”,影响力之大,远及日、俄、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他也还参与了大量园林建筑的设计建造,并把苏州网师园以“明轩”的形式移建到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成为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之现代第一人。
     陈从周也是一位全才。陈从周原是学中文的,师从过国学大师夏承焘学诗词,对美术、文艺、哲学、历史、文玩、旅游..均有涉猎,又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入室弟子,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工,年轻时就蜚声海上画坛,同时他又与梅兰芳、俞振飞交游甚深,学过京剧和昆曲。正因其“多才好学, 博识能文”, 他的《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世缘集》,以及40 余万字的《梓室余墨》等散文作品,也以“文化修养丰厚富赡,笔底烟霞流泻”而深受读者喜爱。
     2. 课文联读材料
     扇子文化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竹文化、佛教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历来中国被誉为制扇王国。制扇子的主要材料是: 竹、木、纸、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其他棕榈叶、槟榔叶、麦杆、蒲草等也能编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造型优美,构造精制,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百倍。
     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摘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以障日引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初源。扇子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历史,经数千年沿革演变完善改进已发展成为几百种的扇子家族,但总的归纳为二大类:一平扇(即是团扇、葵扇、麦草扇、玉版扇等) ,不能折叠;二折扇,可自如敞开收叠。平扇来之于“障扇”(掌扇)“竹+ 捷”(古代用竹片编制成的扇子称“竹+ 捷”) 。战国秦汉时期,有一种半规形“便面”,其形似单扇门,故又称“户扇”。单门扇可遮面窥视,成为当时扇子的主流。“便面”一律用细竹篾编形制成,上至帝王,下至平民都使用它。
     西汉时期,对称“合欢扇”(又称宫扇、纨扇、团扇) ,其形尚圆,合欢扇特点是面素白色以扇柄为中轴,左右对称似圆月。纨扇以竹木为架,面成圆形或椭圆形,用薄丝绢糊成。当时以中原一带所制纨扇最为考究,有“齐纨楚竹”之说,即指用山东绢和湖南竹制作扇面的纨扇。汉时十分流行这种纨扇,并赋诗颂之,如班婕的扇诗:“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此种对称式团扇出现后,历代沿用而不衰,并成为我国传统风格的扇型。
     清代时,对称类型的扇面除圆形外,有长圆、扁圆、方圆、梅花形、葵花形、瓜凌形、腰形、马蹄形..这些扇形突出的特点是对称、轻盈、工艺性强。折扇,古称“聚头扇”,或称为撒扇,或称折叠扇,以其收拢时能够二头合并归一而得名。南宋时,折扇的生产已有相当规模。折扇盛行于明代,皇帝下召命宫内工匠仿制高丽扇,吸取外来工艺制作,促进国内扇子发展。
     明清是折扇发展鼎盛期。用料贵重,将名牲牙、玳瑁、鸡翅木制成扇骨,制作精湛,在象牙骨大边上镂雕、细刻,红木、乌木骨大边有“如意头”“琴式”“螳螂腿”“水浪式”边等,扇头有“瓶式”“荸荠头”“橄榄头”“玉兰头”“方头”“圆头”“金鱼头”等,扇骨上采用了各种艺术的表现手法,博得人们喜爱。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在不足盈尺的扇面上经丹青高手巧运匠心,精心布局,或山水花鸟,或人物动态,无不小中见大,表现出美的情致和神韵。扇面有细洒金(雨金) 、雪金、格巾、发簪、老矾面、泥金面等,这些扇面都成为书画家的用武之地,挥毫泼墨,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墨宝。明代宣德皇帝朱瞻基在扇面上所作《松下读书图》被视为罕世之宝。折扇中有专供和尚用的马元黑纸扇。扇面上用真金粉书“心经”“金刚经”“菠罗若经”,还绘有“十八罗汉”“观音”“红孩儿”“弥陀佛”“济公”等有关佛教文化题材的内容。
     扇子蕴藏着丰实的文化内涵。古往今来,扇子与人们日常生活结下不解之缘,一把小小的扇子,不但已成为融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体的精美工艺品,还拥有很多扇子故事、传说和趣闻轶事,例《苏东坡画扇结案》《扇子巷穷道士补扇》《玉孩子儿扇坠奇遇记》《题扇桥》《康熙题扇》《扇子报喜》,以及“扬仁风”的传说、泰戈尔赠扇题诗等都反映了扇文化内涵。数千年的扇文化积累了很多的扇诗、扇词、扇联、扇谜。
     扇子与舞台艺术有着密切关系,历来就有风韵婀娜的扇舞;扇子可起健身作用;以扇为名或以扇为媒的“扇戏”有《桃花扇》《沉香扇》《芭蕉扇》,扇子作舞台上的道具,用扇动作来表达舞台上各种道具或表现人物性格。扇子逐形成扇俗,在我国江南的一些农村中,端午节亲友间有相互馈赠扇子的习俗。扇子还可作为定亲信物。扇子是友谊的纽带。从唐朝时,扇子就作为赠送邻国的礼品,相互遣大使进行扇文化交流,至今中央和省市领导到国外访问也以扇子作为馈赠礼品。扇子装饰已逐渐进入千家万户,扇子已逐渐发展为艺术欣赏品,现今扇子艺术价值大大提升,成为收藏爱好者的宠物。
        【综合性学习指导】
        说不尽的桥
        一、活动目标
        1. 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较全面地了解桥。
        2. 培养学生搜集利用各种资料的习惯,体验语文的乐趣。
        3.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性活动,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回想自己知道的与桥相关的知识, 如桥的形式、种类、用途、发展,桥梁之“最”,中外名桥,古今奇桥,桥诗桥联桥话等等,把它分类整理出来。
        2. 搜集各种桥图片、桥资料、桥文化,根据自己的兴趣,拟定一个主题进行再充实再整理,然后把资料记载下来。
        3. 与同学交流自己拟定的主题,寻找几位合作伙伴,结成小组后对材料进行再充实、调整、组合,并在小组长和组员的策划下,准备用适当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科代表按话题具体内容,把各小组归属于桥梁知识和桥梁文化两大组) 。
        三、活动过程
        1. 观桥之风采
        ①组织观看精美的桥梁图片,让学生形象感受形形色色的桥。
        ②请介绍桥梁知识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要求:先自报主题、组员,再展示、解说。
        拟题参考:形式多样的桥,造型奇特的桥,装饰特别的桥,引人瞩目的桥,创世界之“最”的桥,用途特殊的桥,未来世界的桥..
        ③评比展示成果。
        2. 说桥之文化
        ①请介绍桥梁文化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要求:先自报主题、组员,再展示、解说。
        拟题参考:丰富多彩的桥名,清新宜人的桥诗,浪漫神秘的桥语,美妙动人的桥话, 蕴含丰美的桥意..
        ②各抒己见评说桥文化。
        3. 写桥之神韵写作准备:
        ①广泛阅读写桥的文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揣摩别人写桥的角度、方法、语言。
        ②留意生活中的桥,仔细观察、了解、搜集相关资料,准备写一篇介绍性的文字。
        写作指导:
        结合课文,让学生体会到写好介绍性文章的技巧:
        一要巧抓事物特征。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写作时要力求避开人云亦云的归纳角度,保证在整体内容上能给人以新鲜感。
        二要突出重点内容。不能突出事物特征的内容要惜墨如金,为求全面而样样详述,结果只会使文章取舍不当,重点消失。
        三要善引资料。说明文最忌大面积摘抄、援引资料,不对材料作分析作辨识,一股脑儿堆砌,很容易让人产生“抄袭”的误会。

责编:胡悦

登录 | 注册 我要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