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字母查找动画片 更多

[初二语文]《桥之美》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8日 15:45 | 来源: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桥之美》涉及绘画与人生,是一篇耐人咀嚼的小品文。
文章意蕴丰富,描写生动精彩,有很多新奇之处,适于鉴赏性朗读。在朗读中贯穿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对课文美点的鉴赏、对课文意蕴的探究,实施美育渗透。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导入课文。
        有这样一位画家,他不能造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间天堂,却想用自己的笔造出一个虚幻的、视觉的、水中的、墨中的、色中的人间天堂。
他常常背着沉重的画具独自闯荡荒野僻壤, 踏遍水乡、绿洲、高原、山村、丛林、雪峰,陶醉在灵魂与大自然的感应中,活在灵魂与大自然碰撞的激情里,在坚韧地默默行进中,一步步接近视觉天堂,一步步揭示艺术的奥秘。他,就是吴冠中。
吴冠中简介。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吴冠中先生带给我们的“桥之美”。
        二、听老师范读, 整体感知课文。
        1. 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什么?
        2. 这篇写桥的文章和《中国石拱桥》有哪些不同?
        让学生粗略把握本文内容梗概、写作角度、语言特色、描写风格等。
        三、朗读课文,感受画家眼里的“桥之美”。
        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写桥之美的地方做上记号。小组交流,准备用“桥之美,美在 _____”的句式说话。
        教师示例:桥之美,美在它具绘画的形式美。如“小桥流水人家”,人家———房屋,那是块面; 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
     学生发言,充分感受课文内容:
桥之美,美在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
桥之美,美在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
桥之美,美在长桥打破了背景的单调,富有灵气和生命..
桥之美,美在风雨桥形式独特..
桥之美,美在它能用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
桥之美,美在它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
     总之,桥之美,美在与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呼应,注意到点、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桥之美,美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四、再读课文,理解画家眼里的“桥之美”。
     选读自己喜爱的描写“桥之美”的句段,你能理解画家为什么说它美吗?
     师生交错着说,相互补充,相互借鉴,可单纯地说自己的感受,也可结合自己掌握的绘画或者美学知识来说。
        参考示例: 我喜欢“细柳拂石桥”一段。浪漫的江南,一座石桥就有一个故事,一座石桥就是一段历史,小巧玲珑而又古朴典雅的它们,本身就是一首首迷人的诗。况早春,乡间的细柳刚刚绽开新嫩的幼芽,生命的蓬勃在微风中鼓荡, 鲜美、轻盈、顽皮、欢愉,飞扬着灵动,敲击着沉寂。细柳拂石桥的组合,就是厚重与空灵、宁静与鲜活、阴冷与清亮、阳刚与轻柔的组合。这样深远的意境,即使不见晓风残月,画家也销魂!
     小结。积累熟记文中精彩的描写句。
        五、细读课文,理解画家笔下的“桥之美”。
        读过课文后,你觉得作者仅仅就为了用极具画面感的文字向我们展示桥之美吗? 细读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引导学生揣摩文中蕴含深意的句子,深入理解其“人生小品”的特点。如:“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
请你结合自己的体验或认识,以“人生如桥”为话题说一段话。
        六、课堂小结。
        【资料整合平台】
        1. 推荐阅读:
        www. artchinanet . com/ artlife/wuguanzhong/ main. htm。吴冠中传略,画语, 年表, 作品欣赏, 学术资料、画家动态等信息。www. artbook. cn/ xls. asp ? cbs= 广西美术&xl = 1197 ,吴冠中美文美画系列
     进“绿土地视角”站,阅读《作家的自说自画与画家的自画自说》。
高层次的班级可结合本文作者吴冠中、《竹影》作者丰子恺、《珍珠鸟》作者冯骥才等人与文的特点,展开专题探究活动,了解目前文画回归结合的动态。
        2. 课文联读材料
        桥
        陆 蠡 
     月下,这白玉般的石桥。描画在空中的,直的线,匀净的弧,平行的瓦棱,对称的庑廓走柱,这古典的和谐。清池里,鱼儿跳了起来,它也热得出汗么?远处,管弦的声音。但当随着夜晚的凉风飘落到这广大的庭院中来时,已是落地无声了。是谁,托着颐在想呢。     ———选自《陆蠡文集》 
     使用说明:本文短小,却刻画出一幅宁静纯美的古诗词般独特的意境,作者通过景物空间的立体素描和以动衬静的手法将这一意境营造得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无穷。与课文中的描写手段非常相似,在引导学生做艺术鉴赏时可作引子,在安排有语言学习的课上亦十分好用。

责编:胡悦

登录 | 注册 我要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