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王冕。王冕自幼喜爱画画,但因为家里穷,只念了3年书,就去给人家放牛。他一边放牛,一边在牛背上读书。一个夏天的傍晚,王冕在湖边放牛。忽然乌云密布,下了一阵大雨。大雨过后,一片阳光照得满湖通红……”
儿子哲哲小学一年级时,给他读“小小孩影院”系列连环画,泥塑人物逼真形象,电影效果引人入胜,小家伙读得不亦乐乎,也要学习王冕在小区附近的河边画画。读完《大闹天宫》,更是经常在屋子里甩起“金箍棒”,还不忘问我:“你说如来佛祖为什么那么厉害?为什么是四大金刚,而不是五大金刚?”于是,或网上找材料,或借阅相关书籍,帮助哲哲也是帮助自己扫盲。不知不觉间,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近年来,传统文化学习逐渐升温,一些课外机构甚至专门开设传统文化课后辅导班,意在让孩子真正扎下传统文化之根。然而,细细反思又会发现这些所谓的传承传统文化,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把“传统文化”当作一种工具抑或一种幌子,并没有真正领会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客观来说,让孩子学习传统文化,有历史的必要性和现实的迫切性,但怎么学、学什么,实则大有讲究。
仅以阅读为例,一提到传统文化阅读,很多老师或家长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就很自豪地告诉我,孩子已通读四大名著,且都是原文。尽管每个孩子的阅读情况不尽相同,但总体来看在小学低段不太适合阅读原版的四大名著,因为孩子的爱模仿特点,加上生活经验、价值判断等不够成熟,显然不能深刻领悟作者的“满纸荒唐言”。
因此,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之于低年级的学生,不如先从浅层次的图画书开始。前面提到的“小小孩影院”系列连环画、贵州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中国优秀图画书典藏”系列等都是充满哲理哲思的好书。《猪八戒吃西瓜》《小马过河》《龟兔赛跑》《小蝌蚪找妈妈》《一年四季》《萝卜回来了》等经典故事,不仅能勾起许多成人的温暖回忆,也能打动现在的孩子。而且,这些故事画面生动,富有美感,文字浅显,幽默风趣,值得反复玩味,给人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不错的传统文化“入门教材”。
至于四大名著,不妨从连环画版入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经典版本,插画非常精美,读起来也十分顺畅,孩子很容易身临其境。等到孩子到了中高年级,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不妨再读缩写本或者原著。
阅读传统文化经典对孩子而言,是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但急不得,也不能听之任之,不加指导,更不能硬性灌输,由着成人自己的偏好对孩子狠着来。相反,应该尊重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其喜欢接受或感到舒服的方式,借助文与图的魅力,激发其阅读兴趣。当孩子从书中各式人物身上看到传统文化的丰富与博大,产生按耐不住去探索的冲动,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才是童心与传统文化产生了化学反应,孩子也才能真正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