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是所有家长的愿望。然而,因为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这个愿望多多少少都被打了折扣,有的甚至已背道而驰。
日前,北京市教委成立市、区两级巡回检查组,检查全市各类幼儿园是否存在教授小学内容,一旦被查出此现象,园长会受到严肃问责,相应幼儿园也将被降级。
巡查,无疑是对“久治不愈”的幼儿园“小学化”顽疾发起的一轮“猛攻”。然而,这记“重拳”能否“治愈”幼儿园“小学化”?在治本的道路上,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担忧:巡查真的有效吗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王雯将女儿安排在了离家不远的一所民办幼儿园,在她看来,女儿在幼儿园稍微有点累,“这么小的孩子,按说应该多玩玩儿,但在幼儿园,英语、拼音都要学,肯定会有一些疲惫”。
“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湖南省长沙市的范先生告诉记者,正上幼儿园中班的儿子,每天要学六七门课,加减法、英语、拼音等等,晚上还要学写数字、描红。他说:“我上幼儿园的时候,似乎除了玩没干别的,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一辈儿,我看着都累。”
“现在,成立了巡查组,肯定会遏制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其他家长的分享后,王雯情不自禁地点了赞。欣喜之余,王雯的担忧也随之而来:“教委的人力毕竟有限,而北京那么多幼儿园,怎么可能查得过来。更何况,你一来,幼儿园就撤课本,你走了,幼儿园再继续教。”
对此持怀疑态度的家长不在少数。北京市民张睿的女儿正在丰台区某幼儿园上大班。她说:“这是一个连锁反应,没那么简单。一旦幼儿园不让教拼音、数字,到时候的幼升小考试怎么办?即便是就近入学,孩子也会因为学习基础不同而被分入不一样的班级。”
另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幼儿园开家长会明确说,小学面试要学会拼音,50以内的加减法、珠心算,会认字,否则看不懂题目。“幼儿园不教这些,但为了上学,家长肯定会在假期给孩子报学习班。”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曾下发《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明确规定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但现实中,真把这一禁令当回事的地方教育部门和幼儿园并不多。有的地方一边学习通知精神,一边仍按照原来的方式教幼儿练写字、认字、算术、珠心算、背诵、学英语等等。
寻因:治理幼儿园“小学化”,难在哪儿
幼儿园“小学化”是一个老话题。多年来,教育部门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但这道难题为何会久攻不下?
“执行这一禁令,除了可能出现的敷衍了事、走过场的问题之外,还会引起其他问题。”熊丙奇说,幼升小时,一些小学招生时开展的“见面”活动,就是变相的考查,而考查的多半是学生学到的知识。“禁止在幼儿园学拼音、认字、算术,家长们就会把孩子送到社会培训机构,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丝毫没有减轻。”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曾晓洁认为,错误的教育观念是幼儿园“小学化”难根治的原因之一。“教育首先应符合孩子的天性,不能拔苗助长。有些幼儿园孩子早早学会了计算,可他们‘会算’就真的会理解吗?问问会算加减的幼儿园小朋友,‘你、爸爸、妈妈一人2颗糖,一共有几颗糖?’不止一个小朋友告诉我,‘我不会,老师没有教’,他们只会‘1+1=2’‘2+1=3’,超越孩子的发展能力与生活经验,没有对数字概念的真正理解,‘会’就只是一种假象。”
山东省临沂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张淑琴也表示,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她说:“事实上,幼儿园有比较适合孩子的教材,但往往因为没有家长们所期望的‘效果’而受到‘冷落’。因此,很多幼儿园为了生源迎合家长,提前教孩子拼音、汉字等内容,部分幼儿园在大班时就会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教一些可以‘量化’的知识。”
“巡查等举措作为一种治理手段,可以遏制幼儿园‘小学化’,但并非治本之方。”曾晓洁指出,归根结底,幼儿园“小学化”是小升初、中考以及高考激烈竞争“向下”蔓延的表现。优质教育资源有限,而教育的每一个升学阶段都在以考试的方式,以成绩为标准来选拔学生。面对这样的学校选拔,家长很焦虑,生怕在孩子的教育上落后一步,失去机会,因此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尽管有些家长很纠结,并不愿如此,但也很难淡定,因为其他孩子都在学。”
破解:综合治理、多方协作
多年来的顽疾如何才能“药到病除”?
“做好幼小衔接很重要。”有专家指出,理想的幼小衔接不仅仅是知识衔接,更重要的是心理生理衔接。应整合有效听课能力、注意力集中能力、超常记忆力、作业规划能力等,并通过多样教育形式教会孩子轻松学习、快速掌握,进一步引导孩子具备由幼儿园升级到小学所需要的知识基础、心理准备及学习能力。
在张淑琴看来,目前幼教老师的综合素质亟须提升。“别看是学前教育,对教师整体素质的要求甚至超过了义务教育。让幼儿园教师教类似于‘123’‘ABC’的内容相对容易,而真正教授符合幼儿园孩子的内容——做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体育活动,让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快乐成长,则难度很大。”
“教育生态的改变绝非易事,根治幼儿园‘小学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需综合治理、多方协作。”曾晓洁表示,改革教育竞争所带来的不良教育生态迫在眉睫,“目前政府推出了许多小升初、中考、高考改革,如小学阶段的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中考的优质学校名额分配等,其目的是办好每一所学校,给孩子提供更好、更适合的教育,从而消除对优质教育资源过于激烈的竞争所导致的种种负面影响。这些举措如果能真正取得成效,便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也可化解家长的焦虑。”
她还认为,应大力宣传和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让家长知晓这种“抢跑”式的教育违背孩子天性,背离教育的真正意义,短期效果未必好,长远来看更是得不偿失。
熊丙奇认为,立法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举措。“单单禁止幼儿园‘小学化’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求所有学前教育机构,都不得‘小学化’,这就需要立法解决这一问题。因为教育部门下发的禁令,只能针对学校、幼儿园,而很难管到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目前提供学前教育的社会机构,大多是工商注册,由工商监管,不属于教育部门管理的范畴。”
“治理幼儿园‘小学化’,真正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不能只靠一道行政命令,而必须通过立法和制度改革,给所有学生健康的成长环境。”熊丙奇最后强调。(本报记者 晋浩天)